蟑螂已“进化”?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回应

导语:

近日,有网民注意到,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了关于“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结果”的文章,其中指出,德国小蠊对两种杀虫剂已有抗性。

近日,有网民注意到,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公众号近日发布了关于“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结果”的文章,其中指出,德国小蠊对两种杀虫剂已有抗性。

据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德国小蠊,属蟑螂的一种。体长约为10~15mm,成虫为棕黄色,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够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德国小蠊是佛山市常见种和优势种,作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家居卫生害虫,它污染食物、传播疾病,对群众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今年9月底该中心依据国家蜚蠊抗药性检测方法德国小蠊生物测定法(GB/T26352-2010)中的诊断剂量法之药膜法,开展了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杀虫剂均已有抗性,其中,对氯菊酯杀虫剂呈高度抗性。

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的实验方法及结果

网民纷纷惊叹,“蟑螂已经进化了”“广东蟑螂果然厉害”。

“蟑螂已进化”?

佛山疾控回应

10月12日,相关媒体以市民身份咨询了佛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科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蟑螂已进化”猜测不科学。该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实验中采用的是单一成分的杀虫剂,而非市面上销售的杀虫剂,实际上,市面上常见的杀虫剂大多是复配型的,一般成分较为复杂。

其补充,实际上,网友调侃的“蟑螂越来越强大”等猜测并不科学。

“此次实验结果中的低度抗性是指蟑螂对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有抵抗力,但不太强,可能会出现杀不死蟑螂的情况,大家在生活中使用时可以适当地加大剂量,而蟑螂有高度抗性的氯菊酯杀虫剂,我们不建议大家使用,尽管不能说它对消灭蟑螂毫无作用,但效果没有其他杀虫剂那么好。”工作人员说。

上述工作人员指出,此次抗药性实验使用的杀虫剂种类较少,其他成分的杀虫剂如残杀威、吡虫啉都未进行实验,无法直接定论其对消灭蟑螂是否有效。不过针对蟑螂抗药性的相关实验各个省市都有做,市民可关注其他地区的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或在知网上搜索相关论文进行参考和对比。

市面上常见杀虫剂上标注的成分

“推文中的两张杀虫剂配图并不是我们建议使用或推荐的杀虫剂品牌,我们只是想告诉大家在挑选杀虫剂时可以选用有效的卫生杀虫剂成分,如图中红色方框标注的部分。”工作人员说。

想远离蟑螂?

这两种方法最靠谱

日常生活中,没有人会喜欢见到“小强”,想要远离它你可尝试这么做。

蟑螂胶饵

用药饵诱杀是有效的灭蟑手段。它的原理是,引诱蟑螂吃带有杀虫剂的诱饵,蟑螂吃了后不会立马身亡,等回到窝里才毒发身亡,而蟑螂有吃同伴粪便、呕吐物和尸体的习性,这样有毒物质就会“螂传螂”,一传十、十传百地在整个蟑螂窝里迅速蔓延。

有研究表明,蟑螂会释放信息素,吸引其他同类来入住。所以,蟑螂都是整窝整窝的。同伴留下的尸体,都能被它们凑合当成一顿饭。

胶饵利用的正是它们贪吃和群居的特性。而且胶饵“杀蟑不伤人”,对人体也安全。

靠谱的胶饵有“团灭”的效果,但是需要用对方法。

记住一个原则:少量、多点、全面。

蟑螂食量很小,施药时挤绿豆大小即可,无需打一长条。

布点要多,施药面要广,蟑螂接触的几率才大,大约50厘米一个点。

重点施在厨房的阴暗角落缝隙,如灶台下面、橱柜四周、置物架角落、墙角、冰箱等。

图片来源:上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饿死蟑螂

预防蟑螂,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保持干净卫生,让蟑螂在你家根本找不到吃的。

蟑螂最喜欢吃甜的、油的、发酵面食类的食品,比如蛋糕、巧克力。想灭蟑螂,一定要把家里能吃的封存,厨余垃圾千万别过夜。

此外,蟑螂耐饿不耐渴。在缺水时,活不过1个星期。晚上最好抹干灶台的水渍,再去睡觉。

最后,为大家总结一下,不同居室防蟑灭蟑专属方法。

厨房:有食物残渣的地方 厨房有食物残渣、水及缝隙,是蟑螂最爱栖息的地方。

1.日常要做好清洁工作,不留食物残渣和地面灰尘;

2.吃不完的食物要装入罐子等处密封,垃圾袋扎口;

3.水池勿留下积水;

4.墙壁与冰箱、橱柜之间的缝隙处,可用抹布蘸着滴了薄荷精油的水擦拭,蟑螂讨厌这种味道。

卧室:废纸篓、床板下

人体或宠物脱落的毛发、皮屑及螨虫也在蟑螂食物之列。

废纸篓、床板下、空调内部等处平时要注意清洁,检查有无蟑螂的粪便。可以在床底放入蟑螂药,作为长效防治的手段。

厕所:下水道附近 下水道附近湿度较大,又有一定的皮屑、毛发、灰尘等积累,是蟑螂的食物源和藏身地。

1.夜间开灯,蟑螂喜暗厌光;

2.用完的厕纸及时清空;

3.洗澡后及时开窗换气,降低温度湿度;

4.尽量不要挂湿毛巾,脚垫最好放在厕所门外;

5.洗衣篮里别长期堆脏衣服;

6.化妆品盖上盖子,避免招蟑螂。

做到以上这些,不给蟑螂可乘之机,让家里的蟑螂退退退!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综合“深圳新闻网”微信公众号、广州广播电视台、九派新闻、新快报、广东卫生信息、广东科普等

(责任编辑:瑞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