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一对夫妻治病钱不翼而飞,部分为爱心善款!
长沙一对夫妻治病钱不翼而飞,部分为爱心善款!记者向两款游戏开发运营方的未成年人游戏监管专线反映了这一情况。游戏开发运营方客服表示需要提供游戏账号、充值记录、手机号等资料,经过核实确认确实是属于未成人非理性消费,肯定会妥善退款的。
存放在家中,给妻子治病的一万多元现金,突然不翼而飞,当得知钱的去向后,李先生既意外又气愤!
家住长沙市望城区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准备带因高血压导致中风的妻子就医,取钱时发现,自己放在卧室床头柜的一万三千元现金不翼而飞了。
李先生发现放在卧室床头柜的现金不翼而飞
在排除外来因素导致钱不见的情况,李先生开始怀疑钱是被自己15岁的儿子拿走了,打电话询问儿子后得知,钱果然是被儿子拿走了,而且已经用在了给手机游戏充值上。
充值记录
李先生的儿子小李表示自己是从2017年开始沉迷于网游,至今已充值了三万二千多元,而这些钱都是偷偷从家里拿的。小李说,自己拿走家中的现金后,陆陆续续在家附近的小商店兑换成微信零钱,随后用母亲的微信号给手游充值。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也询问了商店店主。店老板介绍,小李曾多次拿着现金到店内兑换微信零钱,少的时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共计兑换了上万元。
“小李在我这里兑过钱,他说在学校里面用的时候方便些,免得钱放在口袋里。他还跟我说这钱是别人照顾他读书给的。我要是知道他兑钱是用来充值玩游戏的话,肯定会告诉他爸爸妈妈的,也会骂他的。”店老板说。
儿子小李
早在2019年11月初,国家新闻出版署就印发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提出了六项举措,从实名制、时间管理以及消费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包括: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为未满8周岁的用户提供游戏付费服务;同一网络企业所提供的游戏付费服务,8周岁以上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户,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记者查看小李的充值记录发现,他有多次充值金额超过了50元。通过询问记者了解到,小李每次充值,都是使用其母亲的身份信息,人脸识别也是在瞒着母亲的情况下,忽悠母亲帮他完成。
李先生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夫妻俩先后因为车祸及急性脑血管意外住院,因为经济条件限制,治疗一段时间后,两人都决定出院回家进行保守治疗。如今,家中仅有的钱被孩子充值玩游戏了,接下来妻子治病费用没了着落。而这笔钱当中,有一部分还是同事捐献的爱心款。留着治病的钱被儿子拿去游戏充值,夫妻俩急得不知所措。
记者:你知道这是爸爸妈妈看病的钱吗?
小李:知道,我现在非常后悔,那时候打游戏上瘾了,现在我只想要把这个钱追回来。
李先生的妻子
随后,记者向两款游戏开发运营方的未成年人游戏监管专线反映了这一情况。游戏开发运营方客服表示需要提供游戏账号、充值记录、手机号等资料,经过核实确认确实是属于未成人非理性消费,肯定会妥善退款的。
对于此事的后续进展,我们将持续关注。
温馨提醒
希望广大家长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尽到监护职责,大额现金、银行卡密码、手机支付密码等尽量不要给孩子掌控的机会。同时,学校与家庭都应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防止冲动消费情况的发生。
8月底,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在直播销售洗衣机过程中,电商运营人员误将全店洗衣机产品标价设置为成本价的4~5折,导致开售20分钟左右该店洗衣机被拍下近4万单,下单金额近4000万元,涉及货值7000余万元,店铺损失高达3000万元。
四川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如果不是跟全村“兜钱”,阿根日轨的父亲就凑不齐36.8万元彩礼。按照彝族古谚,为儿娶妻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责任。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