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赚50亿!中国海参第一城,潜力有多大?

导语:

一年赚50亿!中国海参第一城,潜力有多大?中国海参养殖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国产业总产值也突破1000亿元大关,良种良法得到广泛应用,资金政策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疫情这些年不少产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哀嚎一片,但胶东半岛的一批养殖人却在低调地累积财富。

这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海参养殖基地——青岛市即墨区田横海域。一名参农仅靠养殖海参,一年两季的收入甚至能超过百万。

图片来源:青岛市即墨区官网

海参的分布分为温带区和热带区,黄渤海域的气候和水域条件非常适合养殖刺参品种,这也是我国最为知名的海参种类。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其中山东9.89万吨,占了全国产量的一半;全国海参苗产量550亿头,山东以332.87亿头占据总产量的60.5%;我国刺参养殖业年产值近600亿元,其中青岛市年产值近50亿元。

位于青岛市东北部的即墨区,坐拥约3万亩的天然海参养殖场,年产鲜海参2万多吨,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超过3000多家海参养殖户。

不少人承包了几十亩养殖区,在收获季,一个参池能够捕捞3000到5000斤,按照今年平均每斤70元的批发价来算,普通养殖户年收入能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在长年的海参养殖历史中,即墨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模式——候鸟式养殖。

根据海参的生长习惯,水域温度过低,会影响海参的生长速度。于是每到11月份,青岛地区气温下降,养殖户们就像候鸟一样带着海参迁往福建等南方地区,利用气温的差异,保证海参继续生长,待海参在南方长大后就地销售。

这种养殖模式已持续多年,让青岛与福建等南方养殖海区形成了固定的交换养殖,同时为两地的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在养殖技术和市场运营的不断探索,让近年来的海参产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即便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即墨的海参依然一售而空。近几年海参及保健品的相关衍生品良好的市场表现,也让许多参农加大了对海参养殖的投入。

国家对海参养殖产业一直予以较高重视,农业农村部曾多次派专家调研海参产业。中国水科院黄海所、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多家科研院所也为一线养殖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

当地政府也在不断推出各种扶持政策,帮助养殖户打通渔业生产物资供给和海产品畅销渠道,实现疫情防控、渔业生产两不误。目前,即墨区已形成了育苗、养殖、销售全产业链。

当然,目前在海参育苗方面依然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需要母参及繁育技术的保障。此外,天气等也是影响海参养殖产出的重要因素,气候异常会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未来的产业探索中一一解决。

中国海参养殖产业呈稳步增长态势,全国产业总产值也突破1000亿元大关,良种良法得到广泛应用,资金政策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随着技术的提升与管理的规范,绿色保健食品进入越来越多普通百姓家,相信青岛即墨的海参养殖产业未来大有可期。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安徽一小天鹅网店被薅走7000万:有网友加价转卖订单,当地市场监管局介入

8月底,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在直播销售洗衣机过程中,电商运营人员误将全店洗衣机产品标价设置为成本价的4~5折,导致开售20分钟左右该店洗衣机被拍下近4万单,下单金额近4000万元,涉及货值7000余万元,店铺损失高达3000万元。

2749 人浏览过
四川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

四川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如果不是跟全村“兜钱”,阿根日轨的父亲就凑不齐36.8万元彩礼。按照彝族古谚,为儿娶妻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责任。

3837 人浏览过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5026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4994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