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限购后,赔了一半资产的燕郊房主回来了,不求涨价,只求离场

导语:

取消限购后,赔了一半资产的燕郊房主回来了,不求涨价,只求离场。记者了解到,有开发商为了打消购房者“环京房价还会下跌”的担忧,在项目试点了“保价机制”。“如果后续房价跌了,开发商补全部差价。”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透过遮蔽厨房操作台的遮帘,陈诵(化名)看到了新进来的那位客人魏茶(化名)手上拿着一份A4纸大小、深蓝色的卡纸,这是陈诵一天内第二次见到那张卡纸。“那是本地一家房企新楼盘的户型图楼书。”陈诵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陈诵在燕郊福成尚街时代广场内经营着一家小型的餐厅,自己做老板,也自己做厨师,餐厅在燕郊也算小有名气。他看了一下魏茶的健康宝,是北京的。把菜单递给魏茶时,陈诵顺便寒暄了一句:“限购放开了,来买房?”魏茶说了一句:“嗯,来看房,今天售楼处的人可真是够多的。”

那天是8月14日,星期日。9天前,廊坊正式发文宣布取消限购。陈诵的餐厅周边尽是当地“大地主”福成地产开发的楼盘。因此,有不少购房者在看房时会去光临陈诵的小店。“这几天,从北京来的客人多,很多都是来看房子的。”陈诵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也是8月14日,几乎已经近一年没有去过燕郊的嘉华(化名)坐上了从国贸大北窑南发车的814路公交,在福成·上上城二期下车,和负责自己房源的中介林林(化名)见面了,他们所处的位置距离陈诵的小店步行不过10分钟。“中介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客户有意向看我的房子。”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在那一天,陈诵店里手拿新楼书的客人魏茶、嘉华、以及房企交易从业者林林正好无意间凑齐了楼市中三类不同的人群,即想要入场的人、等待离场的人和正在卖房的人。

资产贬值一半的购房者

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自己形容这个决定,是有些失败,而且有些后悔。”2017年3月份,嘉华看着燕郊的房价不断上涨,终于按捺不住,在燕郊城区购买了一套住宅,单价为3.4万元/平米,房屋是80平米的两居室,首付近100万,剩余则是贷款。

“2017年的时候,北京的房价已经非常高了,实在‘上不了车’。我手里自己的现金也就40万,找父母又凑了凑,就去燕郊买房子了。”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在环京楼市特别是燕郊房价已经高涨两年的背景下,嘉华当时认为,那是投资上车的好机会。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至2017年,刚需和投资需求疯狂涌入环京楼市,承接了大量北京外溢的住宅需求。“不能说一天一个价格吧,反正这周的价格肯定是比上周要高,很多客户来看房基本上当天看当天订。”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价格催化剂”很快发挥作用,固安等环京区域的房价涨至2万元/平米,而距离北京最近的燕郊房价最高接近4万元/平米。“售楼处的工作人员甚至顾不上接待我,我犹豫的时候他跟我说,买吧,再不买就来不及了。”嘉华向《华夏时报》记者描述着2017年她买房时的场景。

“还能再涨,也不愁卖。北京的房价这么高,而年轻人又年年都往北京来,我当时也觉得。这是投资的好机会。等价格涨了,我就出手,还能赚笔钱。”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但嘉华还没来得及反应,2017年6月份,廊坊开始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一众购房者被挡在环京楼市门外,小城的楼市一下子冷清下来。

“8000元/平米的时候我没入手,15000元/平米的时候我也没入手,偏偏就在最高点的时候,我在燕郊买房了。”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而在廊坊限购之后,环京房产的价格一路走低。

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我看到的最低价格,好像是16000元/平米,反正是腰斩了。”随后,嘉华“拿不住”手里的房子了。2021年年初时,嘉华从房产中介处得知,燕郊目前限购已经有所放松,嘉华决定将房屋挂牌出售。

但是相比较购入时的价格高点,目前,嘉华的房屋总价依然不过此前的一半有余。“麻木了,到最后我都不去看房价走势了。想着反正就放在那里,实在不行还能自己住。”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今年过完年之后,廊坊出现疫情,开始封控,我发现燕郊通勤来北京根本不方便,再度委托中介想要出手房产。”嘉华说。而为了能够快速出手,嘉华给出的挂牌价格是16000元/平米。“好歹把当初父母给添的那部分钱还给他们吧。”嘉华说。

但是,从4月份到6月底,嘉华很少接到有意向客户想要来看房的消息,直到8月5日廊坊公开宣布取消限购之后。“中介给我打电话,说是有两个购房者想要看房,感觉好像看到了出手的希望。跌去一半资产就一半资产吧,不祈求能借着取消限购房价反弹,能止损就行了。”嘉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但究竟嘉华的愿望能否在近期顺利实现,似乎还是一个未知数。又或者按照嘉华自己的话来说;“我知道当前燕郊市场早就变了。我买的项目户型设计和楼盘配套比不上新房,处置这个房产,是个持久战。”

犹豫的刚需客

时隔5年,类似的话术再次重现环京楼市。“‘现在合适,政策合适,价格合适。而且是在地铁旁边,后续地铁通了肯定价格要反弹的,刚需户型很少,不买就来不及了。’售楼处的工作人员说的。”魏茶向《华夏时报》记者转述了置业顾问的推销话术。

魏茶今年28岁,在北京工作,外地户籍。“我这是第3次来燕郊看房子了,想在这边置业,但是很犹豫。”魏茶对《华夏时报》记者说。谈及想在环京置业的原因,魏茶表示,一是北京房价让这个年轻人几乎高不可攀,他需要将不动产安置在其他城市。二是,他咨询了多人,认为当前环京包括燕郊的房价已经是在底位。

“尽管是在底位,我也需要贷款,首付预算只有80万元,还有一部分是爸妈资助的。”魏茶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受困于资金限制,魏茶主要看的户型是两居室的刚需户型。“看了3个新房项目,两居室的户型我都不太喜欢,客厅面宽有点窄,户型不是很舒服,感觉买了住有些不痛快。”魏茶说。

还有一个原因,让魏茶这一北漂成员在入手环京房产方面格外犹豫。“北京现在是认房又认贷,如果我在燕郊购买了第一套房子,20%首付,剩下的贷款。那么后续我想要在北京买房,就算卖了燕郊的房子,在认贷的政策下,60%的首付也很难上车。”魏茶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这是许多“北漂”面临的尴尬境地。诚然,当前的楼市,无论是北京还是环京都仍有刚需客,但价格和购房资质是挡住需求入市的最大原因。“我需要买房,但是上车燕郊房产好像也不是我留在北京解决住宅需求的最优解,而且还会让我失去在北京购房的首套资格。但是买北京的房子,又不知道哪年能攒够钱。”魏茶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因此,尽管当前廊坊的房贷首套房利率已经低至4.25%,首付比例低至20%的情况下,在体会了燕郊当地的生活环境以及前往北京的通勤之路后,犹豫中的魏茶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在买房这件事上,我好像被架在这里了,上不去,也下不来。”

重燃希望的房产交易从业人

带着嘉华去见有意向买嘉华房屋的咨询者,是林林8月14日那天的最后一个工作。8月13日一整天和8月14日上午,林林作为房地产渠道商,带了8组客户看房子。不停穿梭在楼盘和售楼处之间,且长时间暴露在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林林笑称:“这两天都晒黑了。”

“不是我疯狂打电话去联系客户来看房,而是客户来咨询我燕郊的房子。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在林林看来,廊坊取消限购之后,楼市会重新火起来。

“大家工作的状态都不一样了,每个人都忙着接客户的电话,都在和客户推销房产,我忙到甚至来不及回复客户的微信。”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林林表示,在廊坊取消限购之前,整个环京楼市包括从事房产交易的从业者都过了太长时间的苦日子。

“从2016年一天成交好几套房源到眼巴巴盼着客户来看房。”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形容近年来他工作状态的变化。对于林林来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了。2017年实行限购之后,房价开始一路走低,而听了林林介绍入手环京房产的客户把“我的房子该怎么办?”这一问题重新抛给林林。

林林说:“天天就是安抚刚刚买完房子的客户。因为是做渠道商的,新房二手房生意都做,很多客户看不到环京房产的希望,从我这里买了新房,又从我这里委托二手房出售。难,真难。”

林林向《华夏时报》记者复盘了以燕郊为典型代表的环京楼市近年来的发展。“限购开始后,买新房的人少了,二手房挂牌量激增,但是没有人接盘,房价从一天比一天高变成一天比一天低。”

随后,惨跌3年的楼市扛不住了。“开始有‘小动作’。比如房企可以帮助购房者办理社保纳税证明,不断释放燕郊楼市利好即将涨价的消息,但实际上是明涨暗跌。随后,官方取消限购,只是未公开发文,但对楼市的提振作用仍然不明显,再然后就是彻底放松,取消限购也是底牌了,降首付、降房贷利率这些早就实行了。”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而在廊坊实行限购的这5年,楼市也是“闹剧”不断。“房企也扛不住。甚至出现过新房项目抱团释放涨价信号,吸引投资者入市的事件。”林林笑言。

不可否认,廊坊取消限购一经发布便登上热搜。而网友对政策变动的观点则是各执一词,有人认为环京楼市已是明日黄花,无论政策如何变动,价值都难以上涨。而也有人认为,面对北京高昂的房价,还会有刚需客在环京安家落户。

而房产交易从业者则是被认为是持有“唱多”观点的那部分人。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实话来讲,楼市本就是有人看涨有人看跌。但是环京楼市已经是跌无可跌,当前新城区新房2万元/平米的销售价格几乎刚刚覆盖房企成本。而且,北京产业外溢、减量发展,以及地铁的修建是硬件,市场也不可忽略。”林林如此表示。

此外,《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有开发商为了打消购房者“环京房价还会下跌”的担忧,在项目试点了“保价机制”。“如果后续房价跌了,开发商补全部差价。”林林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陈诵作为一家小餐馆的老板,曾听了很多客人边用餐边讨论燕郊的房子。“我也不懂房地产,不敢说以后房价是涨是跌,现在能不能买,但是燕郊这个小镇,在取消限购之后,好像真的热闹起来了。”陈诵说。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3091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3096 人浏览过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2022年9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税务局、市网信办、市中医局、市药监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医疗美容类违法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905 人浏览过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随着经营贷利率不断“卷”出新低,与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逐渐拉大。又有不少中介开始打起了老主意——部分中介开始隐蔽地在银行和个人间“辗转腾挪”,提供消费贷、经营贷转房贷业务。

2385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