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银保监局: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

导语:

市银保监局: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以“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名义,发布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额免息““停息挂账““信用卡债务重组“等为标题的广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收取高额代理费用,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10月25日,北京银保监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

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以"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的名义,发布以"停止催收""反催收""全额免息""停息挂账""信用卡债务重组"等为标题的广告,冒充法律工作者骗取消费者信任,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收取高额代理费用,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套路多"。一是,假冒专业人士发布虚假广告,夸大宣传。冒充律师、银行员工或相关专业人士,在微信公众号、QQ群、网络论坛、短视频等媒体平台发布"逃废债务""全额免息""征信修复、洗白""专业反催收"等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编造虚假成功案例夸大宣传,删除屏蔽不利评价,以"维权不成功不收费"等为噱头进行虚假承诺,欺诈诱骗消费者找其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

二是,诱导获取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收取高额费用。夸大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作用,诱导消费者授权其获取个人金融信息,并要求提供身份证号、信用卡账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及成员信息,甚至要求邮寄身份证原件、信用卡、电话卡等重要个人证件,或要求提供密码信息等敏感金融信息,并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费、咨询费或手续费。

三是,怂恿消费者虚构事实、伪造证据,恶意逃废债。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违背诚信原则甚至跨越法律底线,编造办卡经历等事实,伪造贫困、重病、残疾等证明材料,错误套用法律法规,使用固定投诉模板,以消费者身份向银行、监管部门、政府机关等进行投诉举报,并借此向银行机构施压,以达到逃避债务目的。

四是,阻碍有关部门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切断正常维权渠道。切断消费者与银行、监管部门间的直接联系和沟通,诱导消费者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不当维权,甚至以扣押身份证等手段胁迫消费者以维权为名反复升级投诉,阻碍消费者与银行之间的正常协商,从中攫取非法利益。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多、个人信用受损影响大、个人资金损失风险高的风险。消费者应学习正确使用信用卡,警惕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陷阱,包括全面清晰了解信用卡功能、正确使用信用卡,信用卡消费量力而行、养成按时还款好习惯,认清非法代理真面目、切勿泄露个人信息,务必通过银行、仲裁机构、人民法院等正规渠道依法理性维权。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安徽一小天鹅网店被薅走7000万:有网友加价转卖订单,当地市场监管局介入

8月底,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在直播销售洗衣机过程中,电商运营人员误将全店洗衣机产品标价设置为成本价的4~5折,导致开售20分钟左右该店洗衣机被拍下近4万单,下单金额近4000万元,涉及货值7000余万元,店铺损失高达3000万元。

2746 人浏览过
四川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

四川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如果不是跟全村“兜钱”,阿根日轨的父亲就凑不齐36.8万元彩礼。按照彝族古谚,为儿娶妻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责任。

3835 人浏览过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5024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4993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