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前还贷排队时间缩短 ,最快仍需20天
上海提前还贷排队时间缩短 ,最快仍需20天。多位行业内人士和专家向记者表示,更多的人选择提前还款是为了降息,对此,一些专家建议:降低存量贷款利率或允许购房者将固定利率转为浮动利率。
眼下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提前还房贷”。
2月15日上午,“提前还贷20万或将节省利息17万”话题上了微博热搜。近期,在房贷利率预期下行、存量房贷利率更新延迟、理财利率持续下滑等背景下,购房者提前还贷的意愿在加强,“提前还贷”连续多日登上各大社交平台热点话题。同时,上述新闻也霸榜每经热榜第一,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据媒体报道,假设你在2018年10月购买了首套房,当月全国首套房贷款平均利率处在了5.71%的阶段性高点。假设你以等额本息、固定利率5.71%的方式还100万的商业贷款(只为简单说明问题),贷款年限30年,2018年10月首次还款,那么:每月还款额为5810.34元,应还利息总额为109.17万。眼下你打算在2023年2月提前还贷20万元(剩余贷款部分:仍用等额本息,利率未变,还款期限不变),那么每月还款额为4555.07元,相比不提前还款,节省利息17.53万元。
“提前还贷”排队时间有所缩短
据悉,在上海地区,各大银行“提前还贷”排队时间有一定缩短,但最快仍需20天。据上海证券报15日报道,从记者近几日的调研看,在上海地区,各大银行“提前还贷”需要排队时间有所缩短,还款人反映的推诿、拖延等现象有一定改善。“今天(指2月14日)预约还有额度,最早可于3月6日办理提前还贷。”建设银行上海某支行个贷经理告诉记者。
其他大行上海分支机构的情况类似。交通银行上海一家网点个贷经理向记者说,最近办理提前还贷的人非常多,但渠道是畅通的。目前提前还部分房贷,需要提前1个月预约;如果需要结清房贷,至少需要提前1个半月预约。
等待时间至少1个月,仍反映出银行正面临贷款人集中还贷的压力。“由于提前还贷人太多,实际上客户仍需3个月左右才能办理提前还款。”农业银行上海某网点业务人士告诉记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如何解决“提前还贷”?
那么,如何解决“提前还贷”?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引导购房者进行资产配置,同时寻找新的优质信贷资源。“银行要充分做好形势预判,为自己留出保证正常运营管理的空间,同时积极推出更稳定的理财产品吸引客户,寻找新的优质信贷资源,充分利用好回收的大量资金,保证利润。”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李万赋告诉记者。
在这场提前还贷潮愈演愈烈的同时,关于调降存量房贷利率的呼声也日渐高涨。据证券日报14日报道,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适度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有助于减轻居民住房消费负担,减少居民提前还款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提振居民扩大消费的意愿和能力。
“当前,存量住房贷款面临银行维持收入与购房者希望减少支出之间的矛盾,银行缺乏足够动力降低存量房贷利率,但在购房者大量提前还贷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存量房贷利率,逐步缩窄存量房贷与新增房贷之间的利差,或有利于缓和提前还贷现象。”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静文对记者表示。
多位行业内人士和专家向记者表示,更多的人选择提前还款是为了降息,对此,一些专家建议:降低存量贷款利率或允许购房者将固定利率转为浮动利率。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只要房价还在下跌,且居民预期房价下跌,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预测,未来,更多城市会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尤其是房价下跌的城市。一方面是为了收缩房贷利率和理财利率之间的倒挂;另一方面是以降低房贷利率缓冲房价下跌。同时,近期楼市政策更多转向需求端纾困,目的也是激励大家购房,缓解房价下跌预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市房地产法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秀池建议,从国家政策角度而言,原来存量贷款选择固定利率的购房人应该允许其转为基于LPR的浮动利率。
8月底,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小天鹅东山专卖店”在直播销售洗衣机过程中,电商运营人员误将全店洗衣机产品标价设置为成本价的4~5折,导致开售20分钟左右该店洗衣机被拍下近4万单,下单金额近4000万元,涉及货值7000余万元,店铺损失高达3000万元。
四川大凉山血色彩礼:36.8万元,两条人命!如果不是跟全村“兜钱”,阿根日轨的父亲就凑不齐36.8万元彩礼。按照彝族古谚,为儿娶妻是父母一生中最大的责任。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