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
人民日报:“动态清零“可持续且必须坚持。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是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有充分的信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全球疫情仍处于高位,病毒还在不断变异,疫情的最终走向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中国政府从自身国情出发制定并实施“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同时以良好的防控成效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算算账,“动态清零”总方针不仅是可持续而且是必须坚持的。
先算“生命账”。生命权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柳叶刀》杂志3月发表的一篇论文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期间,全球超额死亡估计达1820万人,超额死亡率为每10万人120.3人;美国超额死亡率每10万人179.3人;中国超额死亡率仅为每10万人0.6人。科学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绝不是“大号流感”,其平均病死率是普通流感的7到8倍,老年人群特别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病死率超过10%,是普通流感的近百倍。从公共卫生角度看,全人群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易感人群,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平均一个感染者可以传染9.5个人。中国人口众多,如果放任病毒流行,最终势必将形成规模性反弹,造成医疗资源挤兑,也势必严重威胁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的高龄老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正是得益于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今年3月以来,中国疫情防控经受住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再算“经济账”。随着疫情的持续肆虐,一些国家以保经济为由放松了疫情管控。然而,疫情才是拖累经济的罪魁祸首。今年第一季度,美国实际GDP按年率计算下降1.4%,欧元区GDP环比增长仅为0.3%。经济增长受多重因素影响,但选择“躺平”和“共存”政策,显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积极效果。一些国家在“封锁—疫情放缓—放松管控—疫情反弹—再次封锁”中反复折腾,直接拖累了本国经济复苏。中国在2020年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GDP突破110万亿元,同比增长8.1%,今年前4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9%。中国疫情防控成效显著,不仅使自身产业链供应链保持了强大韧性,而且以实际行动维护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三算“成本账”。一些国家放开防控措施后,出现劳动力短缺、医疗系统持续承压、企业缺岗严重、公共部门运转不畅等情况,这些都将造成严重损失。中国的“动态清零”总方针不是追求零感染,而是要以最低的社会成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住疫情,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让中国绝大多数地区、绝大多数民众生产生活正常。所以,“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
最后算“国情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虽然医疗技术全球领先,但却因采取所谓“群体免疫”“自然免疫”的消极应对处置方式,导致感染和病亡人数居高不下。有的国家宣布“与新冠病毒共存”计划以来,住院人数和死亡病例激增,感染人数持续保持高位。比如,美国超过20万名儿童因疫情失去父母或主要看护者,被称为“疫情孤儿”。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医疗卫生条件存在差异,疫苗接种在不同人群之间存在不平衡性,加上老年人口基数大,如不及时从严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最终将形成规模性反弹,后果不堪设想。
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是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有充分的信心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为全球团结抗疫作出更大贡献。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官员称,特朗普批准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9月7日20时至8日20时,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70毫米);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9月份已来到,夏天很快就要过去了!未来三天(9月1日至3日),西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将现较强降雨和明显降温,凉意显现。不过在南方,虽然今明两天高温范围将继续缩减,但整体仍会十分闷热,并且后天起长江中下游多地将再度出现高温,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地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今晨,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东部降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点位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