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说好的大雨为何变成了小雨?
北京说好的大雨为何变成了小雨?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未来三天,北京高空还是在冷涡系统影响下,不同时段云量比较多,会出现短时雷阵雨或者阵雨天气。本周天气都以多云为主,最高气温29℃左右,但湿度比较大,体感较为闷热,需注意防暑降温。
昨天傍晚开始,预报中的降雨抵京,但是由于天气系统的“变数”,雨水并没有预报中的那么大。截至今天上午,全市出现小雨天气,平均降雨量7毫米。根据预报,未来3天,北京以多云天气为主,仍有短时雷阵雨或阵雨天气,湿度较大,体感比较闷热。
资料图片
等了一天的降雨,昨天傍晚从山区和南部局地率先开始,但大部分地区的降雨在入夜后才到来。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此次降水从南向北逐渐影响全市,截至今天上午,全市出现小雨天气,西部、南部中雨,局地大雨并伴有雷电。全市平均降雨量7毫米,城区平均6.8毫米,西南9.8毫米,东南7.4毫米,西北9毫米,东北3毫米;全市最大降雨在丰台云岗达到31.3毫米,最大小时雨强在延庆香营乡政府21.3毫米/小时(27日4时至5时)。
预报中的大雨、局地暴雨为何最后只下了一场小雨?
雷蕾表示,此次降水过程比预报的偏小,回顾原因,主要是造成降雨的低涡系统,在刚开始发现的时候就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最早的数值预报都对它的路径把握偏北,所以会对北京造成比较明显的影响,但最终它的移动路径偏南、偏东,较强降雨落在了河北中南部和山东一带。”
雷蕾告诉记者,低涡系统就像海上的台风一样,移动路径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这种大尺度的低涡系统,只要路径偏差几十公里,雨带就会偏离很多,对北京来说雨量就会明显减少,更极端的情况降雨会变得非常弱。而如果此次系统移动的路径稍微往北一点儿,在下垫面的影响下,北京的雨量就会大很多。
一般来说,北京出现这种天气系统影响在七八月比较常见,进入主汛期后,副热带高压明显北抬,加上外围有明显的天气系统配合,就会出现大尺度范围的降雨。但在6月下旬,明显受西南北上的低涡影响的天气在北京并不常见,历史同期基本上没有相似的天气系统可参考。此次在跟中央气象台、华北区域进行多轮会商和跟踪后,加上此前数值预报结论对系统的路径把握偏北,判断低涡系统会对北京造成明显降雨。
资料图片
雷蕾解释,夏季的降雨,一旦有对流参与进来,局地的强降水就更难把握。本身低涡系统这种大尺度系统的预报,雨带的范围不会有太大的偏差,就像此次降雨会出现在山东、河北、北京、天津等地,但是具体哪个地区雨下得大,强降水的落区在哪儿,这就跟系统移动的路径和位置有很大关系,而这点就是预报中非常难判断的,因为系统随时在变化,再加上本地的对流情况,预报就变得难上加难。
昨天,山东一带出现了成片的大暴雨,山东单站24小时降雨量达到372毫米,河北中南部单站的小时降雨也达到了110毫米。雷蕾说,北京昨天温度不是太高,云量较多,能量也比较弱,所以本地的对流天气也没有发展起来,也导致降水不太明显。
从目前的预报来看,未来三天,北京高空还是在冷涡系统影响下,不同时段云量比较多,会出现短时雷阵雨或者阵雨天气。本周天气都以多云为主,最高气温29℃左右,但湿度比较大,体感较为闷热,需注意防暑降温。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官员称,特朗普批准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9月7日20时至8日20时,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70毫米);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9月份已来到,夏天很快就要过去了!未来三天(9月1日至3日),西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将现较强降雨和明显降温,凉意显现。不过在南方,虽然今明两天高温范围将继续缩减,但整体仍会十分闷热,并且后天起长江中下游多地将再度出现高温,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地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今晨,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东部降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点位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