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易发“热射病” 专家解读预防和救治措施
夏季高温易发“热射病” 专家解读预防和救治措施。专家表示,中暑的处理最关键是迅速降温,对于热射病患者更是如此。如果发展为热射病,需及时送医救治,医院将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实现体表降温和内脏降温,并开展对症治疗。
连日来,南方多地持续高温。热浪来袭,多地已有多人确诊热射病。什么是热射病?热射病有何危害?如何预防热射病?记者就公众关心的这些问题采访了相关专家。
“热射病其实是中暑的一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熊华威告诉记者,按疾病轻重程度,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三种。热痉挛症状包括大量出汗、四肢痉挛等,热衰竭病人会出现头晕乏力、低热、精神萎靡等情况,热射病患者则表现为高热39℃以上、干燥无汗、深度昏迷,持续高热极易引发多器官衰竭。
熊华威介绍,随着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和公众防范意识增强,其实近年来医院接诊热射病人数不断减少,但仍需警惕极端高温条件下热射病患者增多,以及普通中暑患者因处理不当而发展成热射病病人的情况。专家认为,高温下户外劳动者、密闭空间高温工作者以及部分产热强、散热弱的特殊人群往往是中暑尤其是热射病高危人群。
在专家看来,当前公众对中暑还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误区一:中暑很常见,不至于有生命危险。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中暑出汗很常见,往往不以为意而继续在高温下作业。专家认为,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需要一个过程,如中暑后还继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症状将会加重,一旦发展为热射病,进入昏迷状态,随时可能危及生命。
误区二:中暑是小病,自行在家处置就能好。有些人中暑后习惯用一些土办法降温,比如刮痧等。专家表示,对于一些症状较重,尤其是已进入昏迷状态的中暑病人,如不及时送医救治,往往会耽误最佳救治时间。
专家表示,中暑的处理最关键是迅速降温,对于热射病患者更是如此。如果发展为热射病,需及时送医救治,医院将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患者实现体表降温和内脏降温,并开展对症治疗。
未来几天南方高温天气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中暑可以预防,专家建议非必要不在高温环境作业,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远离高温环境并进行物理降温,如症状较重,需及时送医救治。
近日,微博社区观察员官方账号@围脖侠 发文称处置多名攻击爱国题材电影账号:
暴雨黄色预警!
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天里,北京的的降雨量已经超过全年平均降雨量。30 条鲜活的生命逝去,31 条道路损毁,136 个村庄断电,1825 个基站断网,市郊铁路停运……人们不禁惊诧:让一座现代化超级大都市发生这种情况,这暴雨该有多强烈!
最新消息,中央气象台7月30日06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