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适时添衣 做好这三个部位的保暖
“秋冻”适时添衣 做好这三个部位的保暖。适当“秋冻”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但“秋冻”不是“遇冷不穿衣”,而是秋季穿衣不宜增加过快,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即要慢慢、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还是必要的,以感觉不冷为适宜。
据北京气象消息,本周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明显下降,19日至25日白天最高气温在24~29℃之间,夜间最低气温在12~16℃之间。秋意渐浓,尤其早晚凉意明显,俗话说“春捂秋冻”,如何正确理解“秋冻”?
适当“秋冻”可增加机体抵抗力,但“秋冻”不是“遇冷不穿衣”,而是秋季穿衣不宜增加过快,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即要慢慢、渐渐加厚,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还是必要的,以感觉不冷为适宜。
“秋冻”因人而异。对体格健康的人来说,可以借“秋冻”锻炼身体,加强对寒冷气温适应能力,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但也不宜过度“秋冻”,虽然可适当减少穿衣,到了深秋,最高气温20℃以下时也要增加衣物,保暖防寒以防受寒生病。
老年人、幼儿、孕妇、体弱以及部分患病人群,则不宜“秋冻”,要适时增加衣服防寒保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刘涓指出,老人、孩子等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受冻后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容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旦受到冷空气刺激,支气管和血管容易痉挛收缩,进而可能引起旧病复发,出现哮喘、心绞痛、心肌梗塞和中风等状况,因而不宜“秋冻”。另外,脾胃不好的人也不适合“秋冻”。
科学“秋冻”还要注意做好三个身体部位的保暖,即背部、腹部、足部。刘涓表示,“外出随身带一个披肩是个好习惯,坐地铁或者空调房温度太低,可以帮助挡风防寒,保证背部是温暖的。腹腔里有许多重要脏器但又相对脆弱,腹部受寒容易引起腹痛、腹泻;寒从足底生,脚暖全身都暖,脾经、肾经的气血都是从足底升起的。” 因此,做好腹部、足部的保暖也十分重要。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官员称,特朗普批准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9月7日20时至8日20时,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70毫米);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9月份已来到,夏天很快就要过去了!未来三天(9月1日至3日),西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将现较强降雨和明显降温,凉意显现。不过在南方,虽然今明两天高温范围将继续缩减,但整体仍会十分闷热,并且后天起长江中下游多地将再度出现高温,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地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今晨,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东部降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点位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