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掏耳易导致感染,这些习惯要注意了
频繁掏耳易导致感染,这些习惯要注意了。记者了解到,在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像这样因过度掏耳,又或不洁挖耳引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略有增加。
市民路女士(化姓)喜欢洗澡后掏耳朵,本以为是享受,没想到耳朵长出大面积“黄痂”。专家表示,由于频繁掏耳,给了真菌可乘之机,耳朵里“长了脚气”。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目前症状明显改善。
洗完澡总爱棉签掏耳,女子耳朵里“长脚气”
路女士说,她平时很爱干净,每次洗完澡总忍不住用棉签掏耳朵。最近几个月,她总感觉耳朵瘙痒难忍,用棉签掏后发现不明液体,这才引起重视,辗转来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
该科主任郭长凯询问情况后,通过耳内镜“一探究竟”,令他意外的是,路女士两只耳朵的耳道内都长有一层黄黄的“痂”,痂皮上长满白毛。且痂皮在耳道里像密不透风的袋子,甚至附着到鼓膜表面。
“这是典型的外耳道真菌感染,是耳朵瘙痒的元凶。”郭长凯说,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耳道真菌感染性疾病,与脚气同为真菌引起,也俗称为长在耳朵里的“脚气”。
路女士一脸懵,“我平时很讲究卫生,注意清洁,怎么脚气到了耳朵里?”
“这种耳病主要是机体抵抗力下降、用不洁物挖耳、长期全身用抗菌素或耳内滴用抗菌素等原因造成的。”郭长凯解释,正常人的外耳道环境偏弱酸性,耳道皮肤又非常娇嫩,如果耳内进水,并且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状态,有利于真菌滋生。此外,过度挖耳等也可能引起外耳道炎症、中耳炎流脓,导致外耳道分泌物堆积刺激,真菌就会滋生。
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机体抵抗力下降,或长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的人群,容易被真菌“趁虚而入”。而路女士最近长期熬夜,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太爱干净”,每次掏耳朵这一举动,给了真菌可乘之机。
频繁掏耳易导致感染,这些习惯要注意了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路女士耳痒、耳闷的症状明显改善,听力也恢复很多,耳鸣也消失了。
记者了解到,在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像这样因过度掏耳,又或不洁挖耳引发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患者略有增加。
郭长凯解释,反复挖耳或采耳,会使外耳道正常的耵聍保护作用减弱,耵聍腺的分泌功能受到抑制,外耳道的正常防御功能被破坏。特别是当外耳道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擦伤时,附在不洁掏耳工具表面的真菌可直接进入耳中,导致真菌传播。
确诊后,需借助专业仪器对耳部进行清理,规范、连续地局部用药治疗。由于真菌性外耳道炎较顽固、易复发,要遵从医嘱规范治疗。
郭长凯特别提醒,日常生活中,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避免进污水;改掉不良掏耳习惯。如耳部出现不适症状,如耳朵反复发痒、闷胀感、耳鸣等,要及时就诊。
据以色列媒体报道,以官员称,特朗普批准以色列袭击卡塔尔首都。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9月7日20时至8日20时,广东中南部、广西东南部有暴雨到大暴雨,其中,广东西南部局地有特大暴雨(250~270毫米);江苏中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湖北西部、陕西南部、重庆北部和西部、四川盆地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
9月份已来到,夏天很快就要过去了!未来三天(9月1日至3日),西北地区受冷空气影响,将现较强降雨和明显降温,凉意显现。不过在南方,虽然今明两天高温范围将继续缩减,但整体仍会十分闷热,并且后天起长江中下游多地将再度出现高温,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近日,记者从四川省地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获悉:截至今晨,盆地西南部、西北部和川西高原北部、东部降中到大雨,部分地方暴雨,局部大暴雨,个别点位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