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新冠有“特效药”吗?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
治疗新冠有“特效药”吗?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首先要明确,目前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一些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干扰新冠病毒复制,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童朝晖说。
北京1月2日电题:治疗新冠有“特效药”吗?如何科学使用抗病毒药物?——国家卫健委组织权威专家解答防疫热点问题
新华社记者
近期,一些用于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的抗病毒药物被冠以“特效药”之名,引发不少网民的关注和抢购。这些抗病毒药物是否有必要囤?又该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作出回应。
“首先要明确,目前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一些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干扰新冠病毒复制,但是这些药物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童朝晖说。
童朝晖介绍,抗病毒药物在发病5天内特别是48小时内使用效果更好。在病毒刚进入人体还没有大量复制时,抗病毒药物能够减轻病毒的载量,减少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再通过自身的抵抗力减少病情向重症、危重症发展。如果发病时间过长,病情已经进展到重症、危重症,抗病毒药物是无效的。
“同时,这些抗病毒药物是有条件推荐特定人群使用的,对于轻型、普通型有向重型、危重型发展的高危人群,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可以有效降低重症率,但在青壮年等没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身上使用是没有用的。”童朝晖说。
专家提醒,抗病毒药物使用时存在很多注意事项,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还可能出现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不建议公众囤药并自行在家使用。
“比如有些病人肝肾功能严重损害,就可能需要调整抗病毒药物的用药剂量甚至不能使用这些药物;如果正在用一些他汀类药物,就不能同时使用奈玛特韦这类药物。病人如果在家盲目用药,存在安全风险。”王贵强说。
王贵强说,新冠病毒感染强调综合治疗、早期干预。对重症高风险的人群,尤其是卧床的有基础病的高龄老人,建议进行早期的密切监测和随访。“出现呼吸困难、喘憋或血氧饱和度低等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看病。早期治疗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氧疗两个手段,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在社区层面开展氧疗服务。”
童朝晖还提醒,医务人员和专业人员一定要加强抗病毒新药的用药培训,充分了解其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以及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降低药物临床使用风险。
近日,第九版诊疗方案里推荐的另一种治疗药物——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也引发不少网友求购。对此,王贵强介绍,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能够减少炎症反应,但只建议在治疗重症病人时使用,“基本都是进入ICU的病人才需要使用,而且要在出现炎症因子风暴等特定情况下使用才有效果。不适合在家里使用,也没有预防新冠感染的作用,不建议在家里储备。”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