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疫情最全备药指南?专家:缺乏相关依据
第二波疫情最全备药指南?专家:缺乏相关依据。目前,多地宣布已过新冠第一波感染高峰,但毒株仍在不断变异,不排除未来还会出现新毒株再感染的情况。此外,随着春节的到来,人员流动增加,因毒株不同而再次感染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特点、个人体质、所处地域等情况具体分析,选择相应的药物。
“第二波疫情临近,最全备药指南来了!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水、葛根汤颗粒、清开灵口服液、通宣理肺丸。”最近两天,短视频平台上流传着这样一份“最全备药指南”。
武汉雷神山医院感染三科五病区主任、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方舱医院中医专家组组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网络上流传的这份指南缺乏事实依据,民众应谨慎辨别。
方邦江解释,新冠感染中医用药不能一概而论,应结合相应症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医病机病症风寒还是风热、湿热还是风热,都需要具体论证,然后再服用相应药物。目前,第二波疫情并未到来,流行毒株、临床症状等信息都不清楚,在没有针对性的情况下,提前备药的意义不大。
方邦江称,目前,多地宣布已过新冠第一波感染高峰,但毒株仍在不断变异,不排除未来还会出现新毒株再感染的情况。此外,随着春节的到来,人员流动增加,因毒株不同而再次感染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应结合临床特点、个人体质、所处地域等情况具体分析,选择相应的药物。
“对于流行病毒,中医讲究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不能一概而论。”方邦江认为,疫情发展无法未卜先知,尽管未来存在再感染的风险,但民众无需过于恐慌,也不必提前囤积大量药物。针对社交媒体上这些层出不穷的“备药指南”,方邦江也提醒,除了国家官方机构发布的相关指南,其余信息应谨慎判别,不要轻易被误导。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