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科普 | 暴雨洪涝安全与应急知识,要牢记!
应急科普 | 暴雨洪涝安全与应急知识,要牢记!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导致建筑物、道路、车辆、桥梁及供电、通信、水利设施受淹或被冲毁,有时还会引起溃坝、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人们所称的暴雨,是指一定时间内强度很大的降雨。我国气象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导致建筑物、道路、车辆、桥梁及供电、通信、水利设施受淹或被冲毁,有时还会引起溃坝、山体滑坡、泥石流以及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
由于我国发生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域分布较广,暴雨洪涝已成为发生频率较高且危害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了解掌握暴雨洪涝防范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可以有效避免或减轻生命财产损失。
暴雨洪涝的防范措施
政府部门、社区、单位
(1)根据气象情况,气象部门应及时发布暴雨洪涝预警信息,明确和及时调整预警级别。
(2)交警部门应当根据路况采取相应交通管制措施,在严重积水路段实行交通引导或分流。
(3)消防救援及其他救援队伍做好救助被洪水围困群众或排涝准备。
(4)市政部门检查排水设施,及时疏通排水沟渠。
(5)供电部门检查供电设施,切断低洼地带有危险的室外电源。
(6)农村农业部门及农村基层政府检查农田、沟渠、鱼塘排水系统,采取必要的防汛排涝措施。
(7)水利部门及基层政府排查水库、河流、湖泊堤坝、水闸、泄洪渠道,防止溃坝、决堤。
(8)教育部门视灾情及时发布中小学、幼儿园停课指令。
(9)建设管理部门视灾情发布暂停建筑施工作业指令。
(10)街道、社区、村庄组织人员检查、加固易坍塌、倒塌的围墙、树木、广告牌,备好沙袋等围挡物品,动员并组织危旧房屋内的居民转移。
居民家庭
(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雨的预报预警信息。
(2)暴雨来临前,低洼地区在房屋门口放置挡水板或堆砌土坎。
(3)暴雨来临前,关闭门窗,如雨水可能扑入屋内时应关闭电源、燃气设备。
(4)暴雨即将来临前,及时返回家中或留滞在坚固的公共建筑内躲避。
(5)如住所可能出现严重水淹,应提前撤离居所,到安全地方暂避。
(6)暴雨来临前,居民要尽量避免外出,必须外出时应乘坐公交车,并注意路况信息,避开积水和交通不畅地区。
暴雨洪涝避险自救措施
(1)如被洪水围困在室内,应立即爬到衣柜等高物上;如能及时逃离室内,则应攀爬到房顶、高墙等处,呼救并等待救援。
(2)在地铁站、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公共场所遭遇暴雨洪水倒灌时,要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迅速转移至高楼层或室外地势较高的地方。
(3)遭遇暴雨突袭时,不要在有洪流或较深积水的道路上行走,不要靠近有漩涡的下水道、地坑等危险坑洞。
(4)不得贸然穿越积水的涵洞、沟渠和河道。
(5)身处野外或道路时,应注意周围环境,避开可能发生滚石、滑坡、泥石流、溃坝、泄洪的地段。
(6)开车外出遇到暴雨洪水袭击导致车辆熄火时,应立即弃车到安全区域躲避。
(7)开车通过有积水的道路,切忌冒险涉水,遇水深或有积水未知路段应下车探索或绕行,不可盲目强制通行。
(8)当被洪水困在车内或车外积水不断加深时,要及时弃车逃生;必要时应用尖锐物体破窗逃生。
(9)如果不慎落水,要屏住呼吸,放松肢体,尽量保持仰卧姿势,将口鼻浮出水面呼吸,设法游到水边逃离。
(10)如被洪水卷入,尽可能抓住树木、木盆、塑料板等各种漂浮物,利用一切能增加人体浮力的物品进行自救、逃生。
来源:《安全与应急科普知识——安全宣传“五进”读本》、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宣传教育处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