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一网通办”再升级 打通便民服务快车道
南沙“一网通办”再升级 打通便民服务快车道,南沙派出所民警喻莉表示:“我觉得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出生证上。过去我们很多网上办的出生证,省内的基本上都可以核查到,但省外的就核查不了。‘一网通办’实现与大数据对接后,很多外地的出生证都可以在线上查到,这为群众省去很多麻烦。”
广州10月27日电,政务数据达到“亿级”、建成可信公共安全服务、支撑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在广州市南沙区,“微警认证”服务已成为群众日常办事的“帮手”。这个只有手机屏幕大小的“办事厅”,一端连着群众,一端连着民警,多种政务服务事项在此高效运转。
如今,又一项为南沙居民提供便利的政务服务落地。10月26日,南沙公安发布“一网通办”5项标准,并推出按照标准所搭建的“警融一网通办”小程序及“AI警员”机器人形象,或将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提供更加标准化、民生化、生动化的“样板”。
广州南沙公安“一网通办”AI服务启动仪式。新华网发
标准先行 延伸业务“深度”
广州南沙公安自2015年率先利用微信支付处理交通违法罚款以来,便认识到通过手机线上处理警务对于释放前台窗口警力的积极作用,于是“微警认证”应运而生。
“要让‘微警’更加便民,将线下窗口搬到线上,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如何线上确认本人,二是如何线上缴费,这是政务服务的入口与出口。”广州市公安局南沙区分局治安管理处民生警务中心副中队长闫栋介绍道。
为此,在南沙公安“一网通办”工作专班与广州市标准化协会的共同努力下,5项标准就此诞生,它们分别是《身份认证应用规范》《身份认证定级规范》《支付功能管理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规范》和《视觉规范》。
闫栋表示,如果将公安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比作一副躯体,前3项标准便好比骨架,对“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互联网支付等功能进行统一规范,为推进公安政务服务提供基础及应用支撑;政务服务事项管理规范如同血管,对各层级、各警种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统一编码分类,实现“跨警种、跨区域、跨层级”的警务服务融合;《视觉规范》则像皮肤,有利于提高辨识度和可信度。
日前,5项标准已通过由公安部、广东省公安厅、广州市公安局、数字政府相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审查,有待进一步推广。2020年10月,海南—南沙政务联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推动两地政务联动。闫栋表示,在这一系列的标准指导下,两地跨省联办模式或将为更多省市、乃至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民生为本 提升服务“温度”
如今,按照“一网通办”5项标准所搭建的“警融一网通办”小程序上线。该小程序设计了一位名叫“警小融”的卡通形象担当指引,整体风格活泼生动。
“警融一网通办”小程序界面。新华网发
南沙公安“一网通办”工作专班民警凌昌东介绍,该程序搭载AI内核,通过光学字符识别(OCR)等前沿技术,实现对材料的预先审核和自动录入,帮助前台警力从繁琐的手动录入中解放出来。
功能上,“警融”小程序前期主攻户籍业务,其中出生登记选项已完善。来自金洲派出所的户政民警樊红江深有体会:“过去出生证虽然也可以线上办,但是材料要通过邮寄来传递,业务整体办下来需耗时一到两周。往后,居民可以通过小程序提出申请,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线上审批,后台程序自动录入,只需一两天便可办好。”
南沙派出所民警喻莉表示:“我觉得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出生证上。过去我们很多网上办的出生证,省内的基本上都可以核查到,但省外的就核查不了。‘一网通办’实现与大数据对接后,很多外地的出生证都可以在线上查到,这为群众省去很多麻烦。”
为何“一网通办”项目的首个应用场景选择的是“出生登记”事项?闫栋回答道:“我们的初衷是要做民生服务。而这个事项是关乎家庭最多的。孩子在医院刚出生,办完出生医学证明就可以把新生儿入户同时办了,父母们的获得感是非常强的。”
南沙公安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打破线上线下的数据壁垒,推动政务服务向“网上办”“一次也不跑”实现新跨越,持续服务群众、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近日,央视新闻引用贵州榕江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6月28日强降雨天气过程已结束,经调度,全县江河湖库汛情平稳。根据《榕江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有关规定,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决定于6月29日10时00分终止防汛Ⅰ级应急响应,转入常态化防汛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继续做好应急值守,密切关注天气变化,认真抓好汛期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211”“四早”“四个紧急撤离”等防汛工作机制,确保防汛工作落实。
近日,据中国民航局网站消息,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日前,江苏金坛警方公布了一起贩卖“上头电子烟”的新型毒品案件。
伊朗当地时间6月22日凌晨,美军战机轰炸了伊朗三处核设施:伊斯法罕、纳坦兹和福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