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星尔克1亿投资建厂背后:河南制鞋产业能否迎来“第三春”
鸿星尔克1亿投资建厂背后:河南制鞋产业能否迎来“第三春”。鸿星尔克创立于2000年6月,总部位于厦门,和李宁、安踏等类似,是从福建晋江走出来的老牌运动服饰生产企业。众所周知,晋江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鞋业之都。那么,作为一家老牌晋江企业,鸿星尔克为何选择到商丘睢县布局?
近日,鸿星尔克斥资1亿元在河南建厂的消息冲上热搜。公开资料显示,其新公司的注册地正是被称为“中原鞋都”的商丘睢县。
小小的睢县何以吸引到老牌制鞋产业基地晋江的鞋企?记者了解到,常住人口仅72万的睢县,是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安踏、特步等100余个国内外知名品牌生产加工基地,正在从“中原鞋都”向着“中国鞋都”迈进。除此之外,河南还拥有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中国布鞋之都”偃师、“雪地靴第一村”焦作桑坡等佼佼者。
制鞋产业蓬勃发展背后,正是河南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深入实践。
鸿星尔克布局河南,未来会继续在豫投资
11月8日,正值初冬,一条“鸿星尔克在河南投资1亿建厂”的消息冲上热搜,让整个中文互联网显得无比热络。
公开资料显示,鸿星尔克(商丘)实业有限公司于11月8日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鸿星尔克(厦门)实业有限公司100%控股。经营范围方面,除鞋服制造外,还包括房地产开发经营等。
鸿星尔克创立于2000年6月,总部位于厦门,和李宁、安踏等类似,是从福建晋江走出来的老牌运动服饰生产企业。众所周知,晋江是全国最具知名度的鞋业之都。那么,作为一家老牌晋江企业,鸿星尔克为何选择到商丘睢县布局?
鸿星尔克品牌中心负责人张峰告诉记者,选择来河南建厂,主要是因为关注到睢县正在打造“中国鞋都”,有着较为齐全的制鞋产业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响应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号召。”
“制鞋产业是非常依靠配套的行业。”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东升说,一双鞋子最多可达上百道工序。鞋带、鞋材、鞋楦、鞋扣……每一项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鸿星尔克方面表示,去年以来,其已经在福建、四川等地建立了六大鞋服生产基地。鸿星尔克睢县鞋服工业园总投资5亿元,占地面积近200亩,建设集研发、生产、仓储、运营于一体的年产700万件鞋服项目生产线12条及配套加工厂,园区计划年内完成投产,全部投产后预计吸纳就业3000人以上。张峰表示,睢县只是鸿星尔克落地河南的第一步,未来,公司还会在河南继续加大投资。“我们正在物色下一步投资对象,希望为河南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河南老乡和我们一起踩缝纫机。”
河南制鞋产业有多“中”?全国近一半老北京布鞋产自咱这儿
能吸引鸿星尔克千里迢迢来河南“踩缝纫机”,商丘睢县背后的实力不容小觑。
虽然常住人口仅72万,但睢县坐拥“中原鞋都”“中国制鞋产业基地”的美誉,这里聚集着安踏、特步、足力健等427家知名制鞋及鞋材企业,产能达3亿双,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是除福建晋江之外全国最大、最具竞争力的休闲运动鞋生产基地。
“睢县的制鞋产业从0发展到目前规模,用了8年时间。”睢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静洲回忆说,睢县制鞋产业起步于2012年。当时,面对传统制鞋基地福建晋江“用工荒”、浙江温岭产业转型升级、雄安新区制鞋产业整体外迁等带来的产业转移机遇,睢县主动出击,将制鞋产业确定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在提供“保姆式服务”、采取专班招商等传统措施的同时,将打造完整的制鞋产业链作为提升吸引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让地处内陆的睢县迅速成为中部地区休闲运动鞋配套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睢县制鞋产业的崛起,是河南制鞋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河南省皮革行业协会秘书长陈东升告诉记者,从全省范围来看,除睢县外,偃师、上蔡、焦作都是制鞋产业高度发达的地区。“睢县是通过招商引资建立的制鞋产业。而偃师是土生土长培育的制鞋产业。此外,像焦作孟州的桑坡在全国同样很有名气。”
偃师区制鞋行业协会秘书长张俊介绍说,偃师的制鞋产业已有60年的发展历史,是当地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偃师是全国最大的布鞋生产基地。风行全国的老北京布鞋有近50%是偃师生产。”据悉,偃师布鞋的市场占有率常年保持全国第一,2018年6月更是被中国皮革协会授予“中国布鞋之都”荣誉称号。
除内销之外,“偃师造”布鞋的脚步早已走出国门,行销至东南亚、西亚、东欧、非洲和南美洲,以及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2020年,偃师出口布鞋超过1.8亿双,占当年总产量的45%左右。
劳动力等优势成就河南制鞋产业
但未来发展亦存隐忧
河南的制鞋产业何以发展壮大至今天的规模?
省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韩树宇认为,除本土培育外,河南制鞋产业的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次对沿海制鞋产业转移的承接:第一次是在2006年左右,在当时的“东鞋西进”过程中,我省凭借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优势吸引了大批沿海制鞋企业安家落户;
第二次则是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做强产业链,打造成熟的产业配套来吸引投资。此次鸿星尔克的落地就属于此类。不过,未来随着各地基础配套的进一步完善,前期河南所倚靠的优势差异将会逐渐弱化。
张俊指出,近年来,随着当地劳动力、土地厂房等各种成本逐年上涨,偃师相较于温州、晋江等东部制鞋业发达地区的人口劳动力优势正在逐渐丧失。而上述国内先进制鞋业基地所具备的产业链优势、市场优势、品牌优势,对偃师来说依然是短板。
“除此之外,由于制鞋产业仍然处于劳动密集型阶段,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无法传递给市场,小企业生存困难。”他举例说,2021年春节后,受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等多方因素影响,聚氨酯等制鞋原材料和辅助鞋材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最高涨幅达70%,导致利润本就不高的制鞋产业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另外,随着出口市场国家消费的逐步升级,也必将对偃师布鞋的技术含量、设计理念等提出更高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提升自身竞争力成为偃师乃至河南制鞋产业的不二选择。
输出设计、品牌
迎接河南制鞋产业“第三春”
未来,我省制鞋产业应当如何打造自己的独门“法宝”,真正实现从代工贴牌到自主品牌、输出品牌的跨越?
“如果说前两次大的发展靠的是劳动力、土地和产业配套优势,那么,在未来的第三次、第四次发展,河南一定要依靠创意设计、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智能化改造和品牌化营销等耦合创新链,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竞争力。”韩树宇认为,河南的制鞋产业短板在缺高端品牌,差距在缺新颖设计。他说,河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非遗资源,河南广播电视台“唐宫夜宴”“节日奇妙游”等正在助力河南不断出圈,能否考虑将我省的优势文旅文创资源、国潮元素以及时尚元素等植入到鞋服设计中,结合当前消费升级带来的个性化、时尚化、品质化、品牌化、定制风等消费需求,借助网络消费平台的营销策略,打造独具特色的鞋服产品。
张俊建议,在加速鞋业聚集发展、加大培育品牌力度的同时,通过对鞋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通过推进技术创新,开发应用新材料,提高鞋子的舒适性、功能性。应用3D打印技术,实现鞋子的个性化设计等。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制鞋产业朝着高端发展。
专家认为,在做强现有制鞋产业的基础上,应当紧紧围绕省委、省党代会提出的“创新驱动”等要求,加大龙头品牌的培植,加大设计团队的培育,加大科研力量的培养,让河南的制鞋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基础上,朝着输出理念、输出设计、输出品牌迈进;让河南的制鞋产业从依靠劳动力取胜、依靠配套产业取胜,提升为依靠品牌取胜、依靠设计取胜。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深度耦合,为河南制鞋产业赋予灵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长盛不衰的核心竞争力。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