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疾控紧急提醒: 野生蘑菇 多人误食中毒!
漳州疾控紧急提醒: 野生蘑菇 多人误食中毒!出现蘑菇中毒,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或牙刷柄等伸进咽部催吐,同时尽快送往最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素。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随着漳州降水量增多,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季。
近期,我省多地发生因食用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事件。
22日,漳州疾控紧急提醒: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一般人难以辨别其中,头号毒王“白毒伞”在漳州多地均有分布。
请广大群众、餐饮单位不要自行采摘、买卖、食用!
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广大市民:野生蘑菇种类繁多,一般人难以辨别有毒无毒,一旦中毒,死亡率很高,采食野生蘑菇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稍有不慎就会危害生命健康,面对这些野生的“美味”,要坚决做到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
误食毒蘑菇轻则呕吐腹泻 重则致死
我国毒蘑菇有100多种,常见的可致人死亡至少有10种,如褐鳞小伞、肉褐鳞小伞、白毒伞、褐柄白毒伞、毒伞、残托斑毒伞、毒粉褶蕈、秋生盔孢伞、包脚黑褶伞、鹿花蕈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为蕈毒素,中毒症状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光过敏皮炎型等5种类型。毒蘑菇中毒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10分钟即可发病,长者可达30小时。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一般早期中毒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抽搐、痉挛、幻觉,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致死率极高。
不可食用的野生蘑菇
万一误食蘑菇中毒 如何自救?
出现蘑菇中毒,应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把手指或牙刷柄等伸进咽部催吐,同时尽快送往最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素。就诊时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进一步明确诊断。
一些中毒者经过常规治疗处理后,症状缓解,感觉似乎康复了,其实是进入“假愈期”,大约经过1-2天,病情突然恶化,危及生命。因此,蘑菇中毒患者症状消失后还应观察1-2天,如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防止因假愈而耽误治疗。
为了避免毒蘑菇中毒,我们提倡:不摘,不买,不吃野生蘑菇。
不采摘
鉴别野生毒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根本办法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
不买
注意勿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也不能放松警惕,尽量不要购买野生蘑菇。
不食用
为避免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家庭要慎食野生蘑菇。集体聚餐、餐饮服务、民俗旅游等不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致命鹅膏(Amanita exitialis ZhuL.Yang &THLi),俗名“白毒伞”,该种2000年3月初次在广州被科学界认识竟然是因为这个“剧毒杀手”,导致9名民工中毒全部死亡,为了警示后人,我国真菌界大咖一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的杨祝良教授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李泰辉教授共同将该种定名为“致命鹅膏”。由于该种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自从被发现在我国至少制造了30余起惨案,导致100余人中毒,其中超过60人死亡,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蘑界”头号毒王!
近段时间,千禾味业(603027)旗下“千禾0”酱油产品因媒体送检事件备受广泛关注,并引发社会大众对“千禾0”与“零添加”的关系质疑。
轻断食,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了,随着“轻断食5天掉10斤”“5天轻断食减肥法亲测有效”等帖子在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轻断食”斩获了无数受众。
有海外媒体近日报道,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常见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专家认为,德国大约35%的癌症病例是由不健康饮食引起的。
我们经常听说: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年轻时不爱穿秋裤,老了会得“老寒腿”?用狗尾草可以点痣?药片太大可以掰开或研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