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系、腾讯系互通新进展 淘宝App内测微信支付

导语:

阿里系、腾讯系互通新进展 淘宝App内测微信支付。2022年3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健全公正公开透明的平台企业治理规则,加强标准制定,推动业务和数据互联互通,引导平台企业公平竞争、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阿里系和腾讯系“互联互通”再现新进展。

继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等应用接入微信支付后,日前,有传闻称淘宝App已对部分用户开放了微信支付内测。

《证券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淘宝及微信支付方面,截至3月29日发稿前,双方均未予回应。不过,有接近两家机构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证实了该事件。而记者也注意到,目前部分淘宝用户可以在“找朋友帮忙付”中,选择复制链接到微信找朋友帮付款。

淘宝测试使用微信支付

有消息称,淘宝正针对小范围内开启对微信支付功能的内测,并在支付选项中新增了与“微信支付”相关的两种支付模式,分别是“微信扫码支付”和“去微信找朋友帮忙付”。

《证券日报》记者用多个账户实操注意到,在打开淘宝订单支付页面后,均未看到微信扫码付款入口,但却均可在“找朋友帮忙付”中选择复制链接去微信找朋友帮付款。

“大概率目前属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对部分用户开放测试。”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若腾讯的支付产品顺利进入阿里生态体系内,意味着微信支付拓展了一个重要的线上电商场景。而对于阿里系,淘宝用户多了一个支付选项,对于提升用户体验会有益处。”

事实上,阿里与腾讯在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自去年起一直在纵深推进。例如,有数据显示,目前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应用均已接入微信支付。同时,自2021年以来,支付宝、微信支付也正在“双向奔赴”,并通过银联云闪付帮忙“拆围墙”。比如,支付宝已向银联云闪付开放线上场景,首批已实现覆盖85%淘宝商家;在线下,与银联云闪付在多个城市实现收款码扫码互认。微信支付也正与银联云闪付在支付、服务两个层面推进更深入的互联互通。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阿里系和腾讯系的互联互通中,淘宝对微信支付开放只是前奏,事实上实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互联互通是外界最为关注的,目前来看,虽然进展较慢,但仍在不断推进。”

大厂推进互联互通

淘宝内部开始测试微信支付的消息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不少业界人士认为,如今看来,淘宝App在支付渠道上线微信支付,只是时间问题。

于百程认为,“双方生态庞大,若想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尚有很多难点待‘攻坚’,仍需两大平台共同努力。”

自2021年以来,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平台间恶意封禁行为的监管力度逐步提升。去年7月份,工信部开展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恶意屏蔽网址链接和干扰其他企业产品或服务运行等问题,包括无正当理由限制其他网址链接的正常访问、实施歧视性屏蔽措施等场景;去年9月份,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努力方向。

随后,互联网巨头的互联互通在支付等应用领域显著提速。例如,腾讯微信、阿里淘宝等应用相继向银联旗下云闪付App打通条码支付环节;美团、拼多多等均向主流支付工具全面开放;微信放开点对点聊天场景中的外部链接访问等。

2022年3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肖亚庆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强调,健全公正公开透明的平台企业治理规则,加强标准制定,推动业务和数据互联互通,引导平台企业公平竞争、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表示,目前阿里与腾讯在支付方面主要与云闪付App进行了互通,是2021年以来支付巨头之间开展互通的一个缩影,也是互通工作不断迈进的重要表现。今年,互联网巨头在各方面的互联互通可能提速,其中支付的互联互通是关键。但目前各家互联网巨头多领域互联互通也存在难点,例如企业之间的商业利益协调分配机制、用户数据等。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一文教你防范化解智能终端窃密泄密风险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677 人浏览过
电商圈炸了!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959 人浏览过
数十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你中招了吗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751 人浏览过
在校大学生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陷入了网络犯罪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715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