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曝苹果系统大量偷跑流量,苹果:确属异常,但无需担心隐私泄露

导语:

网曝苹果系统大量偷跑流量,苹果:确属异常,但无需担心隐私泄露。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苹果客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出现偷跑流量的情况是由于iOS 15.5系统出现了漏洞。

6月1日,#苹果系统偷跑流量#冲上微博热搜。

据大象新闻,近日,有不少更新苹果iOS 15.5系统的手机用户发现自己的流量掉的飞快。查询之后才发现,最新的苹果iOS 15.5系统服务中的“时间与地点”项目在后台偷跑了大量蜂窝数据流量,消耗的流量多达几百MB至几个GB不等,甚至有网友被偷跑高达几十个GB的流量。

“因为套餐里流量比较多平常根本用不完,一直就没有担心过流量不够用,直到通知短信发过来我才发现流量已经被用完了。”苹果用户陈女士对大象新闻记者表示,“时间与地点”这个项目已经消耗她22个GB的流量,这个月光流量费就已经被多扣了50多元。

另据北京日报客户端,“一大早就在小区溜达了一个小时,系统服务里就跑了205MB的流量,简直是‘神偷’!”6月1日一大早,市民严先生发现,iPhone 12手机的系统服务页面,显示消耗了 205MB的流量。“我刚查了查上个月系统服务消耗的流量,也达到了1.6GB。”严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在上个月月底完成了苹果系统升级,疫情期间出门时间很少,流量如此被消耗,他感到非常离谱。

记者注意到,5月17日,苹果发布了iOS 15.5正式版系统,苹果表示,iOS 15.5对Apple Cash进行了优化,从而更好地对钱包中Apple Cash卡进行请求和汇款。此外,Apple Podcasts中还有一项新功能可以帮助保留iPhone存储空间,并修复了一些针对HomeKit的Bug。

随后有多位网友发现,设置-蜂窝网络-系统服务-时间与地点服务偷跑了大量流量,有的网友甚至是每天多达几个GB。如严先生偷跑的205MB系统服务流量中,“时间与地点”服务占到了204MB。

同时记者观察自己的iPhone手机发现,系统服务偷跑的流量确实主要以“时间与地点”服务为主。不过该服务功能表述非常概要,对具体流量消耗情况,苹果系统并没有详细的说明。

记者致电了苹果官方客服咨询此事。苹果客服先是询问了记者手机使用的流量4G还是5G套餐以及具体运营商,并表示该流量偷跑情况确实属于“流量异常”。那么这一问题如何解决?对此,该名客服建议打开“设置-隐私—暂时关闭定位服务”,“您先把定位服务关闭,这样应该能暂时解决流量偷跑的问题。”

“可是这样我所有的APP定位服务将被停用,那我正常办公软件也无法使用了呀?”记者提出疑问。该名苹果客服表示,目前确实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将有一名苹果高级技术顾问推荐给记者做进一步解答。

“流量偷跑的问题既可能出在苹果系统,也可能出现在运营商上,目前我们也在排查,网上说一定是苹果系统问题的说法不完全准确。”该名顾问建议记者确保手机系统保持最新版本更新,同时联系运营商,拿到异常消耗流量的节点,明确流量消耗的具体情况。

“我们目前也将这一情况反馈至工程部,让他们协助调查。”顾问表示,在此之前,建议记者关闭大部分APP的定位服务,只留下比如远程办公APP必须使用的定位,“这样可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流量消耗。”

Apple高级产品专家表示,已经接到过同样情况的反馈,如果是软件方面导致到的情况,恢复出厂设置可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需提前做好备份。如果仍无法解决将反馈至工程部帮助调查。

记者通过电话联系到苹果客服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则表示,出现偷跑流量的情况是由于iOS 15.5系统出现了漏洞。

“目前解决方法只能通过还原系统或关闭系统设置中的定位功能并等待下一次系统更新,至于用户担心的泄露隐私问题,由于相关规定,苹果公司在国内专门设有数据库,不需要担心泄露。”该名工作人员表示。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一文教你防范化解智能终端窃密泄密风险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677 人浏览过
电商圈炸了!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959 人浏览过
数十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你中招了吗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751 人浏览过
在校大学生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陷入了网络犯罪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715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