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房源”就是欺诈,不能全指望行业自律
“假房源”就是欺诈,不能全指望行业自律。,“假房源”泛滥,对于租赁行业和互联网平台的形象都是一种损害,没有人会对欺骗过自己的平台有好印象。
当前正值毕业季,又有媒体爆出“假房源”霸屏这一城市租房话题中的陈年旧疾——“精致房子一问就无,只有中介电话是真的”。安居客、58同城、赶集等互联网租房平台上,不少房产中介发布精美的房屋照片并辅以低价租金来诱导用户询价,而实际推介房源却货不对板,环境和价格都与网上的信息相去甚远。客户一问就是“特惠房没有了”,转而推荐其他房源。有中介坦承“除了联系方式,其他都是假的”,不这样怎么忽悠得到“韭菜”?在部分年轻人看来,上这一当,可以算自己接受到社会的第一次毒打。但问题是这样的场景若年复一年出现,总归哪里不对劲。
笔者曾就这一问题专门请教过相熟中介。不论租赁或是买卖,既然那几个平台上的房源信息大多是假的,为何仍不断有人会“飞蛾扑火”?中介称,对于社会阅历较少又对价格异常敏感的年轻群体,用低价来诱导点击,才方便拿到电话号码,加上微信。而且,既然都选择到这种网站来寻找房源了,说明客户现实当中对房产相关套路还不够了解,属于优质“肉鸡”,在自己这里成交的可能性更大。每一次点击,中介都要给这几个平台付费,但这广告费花得值。而从安居客“中介能挂出来说明价格符合近期平均水准,如果他实际报更高价格,属于虚假宣传,建议用户向平台举报”这样的答复,不难读出平台鼓励套路的意味,因为这种“肉鸡”客户此刻也是平台的优质资源。
但实际上,“假房源”泛滥,对于租赁行业和互联网平台的形象都是一种损害,没有人会对欺骗过自己的平台有好印象。这也是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房产中介的行业口碑不彰,“标点符号都不能信”。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越低,行事越没底线,加剧了“不诚信”的内卷。从《广告法》、《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规角度去看,协助发布虚假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可谓助纣为虐,已经涉嫌发布虚假广告,应当受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查处,承担不良中介的连带责任。
安居客、58同城、赶集网曾联合公布过一份《三网平台发布规则》,强调信息发布者需保证所发布的房源信息均真实准确合法有效。《规则》称,将根据不实信息的类型,对中介处以普通、中等、严重三个等级的警告,警告达到一定次数后,将禁止其在平台发布房源信息。如果这一规则真的能够执行到位,想必“苦假房源久矣”的客户肯定没有现在这么多。而各地相关监管部门,也可以通过严格监管,来规范房源价格评估以及信息展示的审核管理;比如司法机关可以通过代表性的惩罚案例判决,来打击“黑中介”的嚣张气焰,主动介入消费者社会利益保障。当然,最要紧的是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要相信凭借诚信与高品质服务,不骗客户也能挣到钱,毕竟,房产中介市场关系民生,也是社会道德的一大窗口,理应廓清环宇。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