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单方“联通”微信支付,战术拖延还是虚晃一招?

导语:

支付宝单方“联通”微信支付,战术拖延还是虚晃一招?昔日的移动支付大战停歇,目前微信、支付宝两大平台的做法,更倾向于留住存量用户,重新分配、开发利用已有的平台流量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反垄断大潮中,阿里系和腾讯系每一次互联互通的小动作,无论实质如何,都会先引起热烈讨论。

近日,支付宝开始小范围内测转账给微信好友的新功能,一经公开便冲上热搜,很多网友以为,是微信账户中的资金,可以和支付宝账户中的资金互通转移了。

但其实,所谓的支付宝支持向微信好友转账,资金的发出地和汇入地都是支付宝。具体操作包括:1,在支付宝页面输入转账金额后生成二维码;2,将二维码保存后,在微信/QQ发送给好友;3,好友在微信接受、保存二维码后,再打开自己的支付宝,上传验证二维码后才能领取。单笔金额还有限制,最多不超过2000元。

也就是说,转账想要完成需要双方手机上都装有支付宝app,那我为什么不直接通过对方支付宝账号,或者银行卡账户(这俩账户还大多可以和手机号码绑定)来轻便地完成呢?

此番举动让人想起年初3月份,淘宝开始内测微信支付,实际上包含了两种方式,“微信扫码支付”和“去微信找朋友帮我付”。前者同样需要用户先在淘宝页面内截图保存微信付款码,然后打开微信,以上传付款码的形式扫一扫,才能完成支付。后者则是在微信已不屏淘宝链接的基础上,允许将支付链接发送给微信好友、让好友在微信直接支付。

一个显而易见的疑惑是,如此复杂的“互联互通”方式,对于消费者来说真的有用么?步骤和方式如此繁琐,本身也违背了互联网公司打造产品时的基本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淘宝和支付宝均采用付款码作为与微信支付联通的桥梁,似乎是一个“暗藏玄机”的选择。

首先,付款二维码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争夺“线下扫码支付”市场份额的关键媒介。今日大多数线下商铺收银台处一蓝一绿两张收款码背后,隐含着双方为几个百分点的市占率你追我赶的过往。

不过,对于二维码支付,央行已通过2019年8月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要实现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即“一码通用”,市场上所有支付机构,包括微信支付、支付宝、银联云闪付还有其他不同规模的支付机构,都应从技术上去满足一个统一的条码标准。

目前,银联已联合多家商业银行推行了二维码标准,实现“一码通用”,而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及其背靠的两大集团,却还未迈出关键一步。

2021年7月工信部开展为期半年的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整治互联网平台间封禁行为;2021年9月,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互联互通是互联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让用户畅通安全使用互联网也是互联网行业的努力方向。

在此之下,以腾讯和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加速了互联互通的步伐,包括美团、拼多多等均向主流支付工具全面开放;微信放开点对点聊天场景中的外部(淘宝)链接访问等。

如果从两家公司各自的商业模式及其变动来看,过去一年的互联互通进展实际上都不痛不痒,既不会太大地威胁到已有的流量变现道路,也不会对未来竞争格局的改变埋下令人担忧的隐患。

互联互通,但不互惠互利

长期以来,市场对于腾讯阿里互联互通的期待可以概括成:微信向淘宝开放社交传播链,阿里电商支持微信支付。但这样的期待是否会有实现的可能呢?

但从实际来看,如今互联互通的开放,远称不上互惠互利、促进市场多样化的开放。目前,双方都还未找到互联互通下既守护、又发展自身商业生态的路径。

作为占据了移动支付近90%市场份额的两大巨头,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的商业变现路径分别是商业支付和衍生业务。

多数市场研究机构都认为,这项体量大、增长快的微信支付业务,是由商业支付带来的收入撑起的,也就是通过向线上、线下商家收取支付手续费。日常发红包、好友转账归属于社交转账,没啥利润空间;腾讯尚未充分发展的贷款、理财业务,据德邦证券测算占比仅为11%(2020年)。

综上,虽然阿里电商允许微信支付接入,一定会对GMV、市场份额和商业支付的收入有所贡献,但已经在交易笔数上超越支付宝、市场份额和支付宝相差无几的微信支付,还背靠着发展强劲的腾讯电商体系(京东、拼多多、微盟有赞、甚至快手电商等),其实更需要顺应监管的节奏、克制无序垄断的扩张,往复合增长率更高的金融支付业务发力。从可持续商业的角度,阿里接入微信支付,对微信意义不大。

而对于阿里来说,早前先自行切断百度搜索入口,又切断微信分享渠道的举措,已经反映了它始终想将流量主导权握在手里的决心。如果腾讯向阿里系电商全面开放,短期内的引流效果是一回事,长期则可能争夺淘系平台之于商家的投放资格。如果微信成为淘系平台商家的重要获客渠道,那商家在原平台上投放的竞价资源势必会有所转移。这对于淘宝的商业模式来说,是根本性的挑战。

昔日的移动支付大战停歇,目前微信、支付宝两大平台的做法,更倾向于留住存量用户,重新分配、开发利用已有的平台流量资源,提升用户体验。

也随着用户对社交链商业化的愈发谨慎,微信和支付宝已经共同开始布局起了搜索,希望通过搜索直达商家提供服务的小程序,提高流量变现的转化率。这样精简的节奏,才是情理之中的。对比之下,更显出一开始淘宝通过二维码来实现微信支付的冗余。

这些新的举措和发展,和早前实现互联互通时依托的商业基础,已经不是同一个步调了。

这不,在支付宝虚晃了允许微信好友转账的一招后,10月18日,天猫已经上线了微信小程序,系阿里系电商首次在微信中上线重要的业务小程序。或许先互联互通起来,再考虑以后的扩张尺度,再让市场来做出判断和回应,也是一种选择吧。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正义总会来!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致6名中国人死亡、涉案超百亿

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据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11日消息,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长期盘踞缅北果敢,依托武装力量,大肆实施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外文名BAY SAW CHAIN)、白应苍(外文名BAY YIN CHIN)及其他重点涉案人员等21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以涉嫌诈骗罪、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及贩卖、制造毒品罪等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609 人浏览过
境外黑客入侵校园网络广播被截获 小心声波毒蛊

某市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室内,一场网络安全保卫战正在打响。“系统告警!境外某不明IP正伪装成普通用户登录我辖区某中学的网络广播系统,企图入侵攻击并篡改播报内容。”干警小李紧盯屏幕前不断涌现变动的数据,皱起眉头。

2077 人浏览过
山东警方侦破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151人、4300余万元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山东青岛公安网安部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侦破一起诱骗高校学生注册网络账号并层层倒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并据此发起2次集中收网行动,抓获涉案人员151人,涉案金额4300余万元。

2632 人浏览过
提高警惕!驻意大利使馆提醒在意大利中国公民要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最近一段时间,驻意大利使馆接到在意中国公民电话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分子使用技术手段将来电显示伪装成使领馆或国内公安部门号码,谎称当事人涉嫌国内违法犯罪,需赴使领馆领取文件或包裹,并对上当受骗者实施“虚拟绑架”,诱导资金转账。

706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