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点亮公积金贷款、缴税多个应用场景,什么信号?

导语:

数字人民币点亮公积金贷款、缴税多个应用场景,什么信号?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也是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成为金融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展望后续试点,于百程预测,除了试点城市外,未纳入试点的区域也在将其纳入金融发展下一个五年规划内容的一部分,有望进一步扩大试点的广度和深度;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也是在数字人民币稳步试点过程中要关注的重点。

数字人民币试点又有新消息。12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数字人民币在公积金贷款、人社部门以及税费缴纳等领域有了突破性进展。

根据"苏州发布"消息,近日首笔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在苏州落地,在建设银行苏州分行、相城区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住建部门等单位的协同配合下,苏州公积金中心成功发放了首笔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40万元。

据了解,该笔贷款是从公积金中心数字人民币账户直接发放至相城房产交易中心数字人民币账户,是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发放的首笔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也是全江苏省住房公积金行业在数字人民币住房公积金贷款应用场景上的首创性突破。

除了公积金贷款外,作为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之一,苏州还获得央行总行批准在全国率先开展数字人民币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试点工作;另外,苏州还率先在相城区人社部门试点发放工伤门诊医疗费、辅助器具安装配置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一次性医疗补助金等工伤待遇,首笔业务金额69856.63元成功到账。

据统计,三季度,苏州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突飞猛进,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超过700亿元(包含兑入兑出、转账和消费)。其中,9月当月交易接近350亿元,各领域试点应用创新成果丰富。

具体来看,政府、事业单位应用方面,9月,苏州市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财政奖补资金9.7亿元,代发全市公务员、国资单位以及事业单位工资6.39亿元;企业用户端应用方面,截至9月末,全市各银行机构累计发放数字人民币贷款29.03亿元,较上月末增加20.12亿元;个人用户端应用方面,三季度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医保结算领域的突破,全市大部分共享农庄已实现数字人民币支付。

除了苏州动态外,另据珠海税务消息,广东省电子税务局也已经开通了数字人民币缴纳税费功能。作为税费支付的新方式,数字人民币具有"支付即结算""可控匿名""依法可溯"等特征和优势,可实现免手续费、可离线支付、即时到账,能够大幅节约税费缴纳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让缴纳税费流程更快、体验更优、隐私性更强。

数字人民币从2020年10月于深圳最早开始试点,至今已经两年多,并在民生相关的批发零售、餐饮文旅、政务缴费等领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评价,公积金贷款、人社部门以及税费缴纳等场景,属于公共政务等相关领域,部分场景金额较大,数字人民币作为支付媒介,这些试点落地,显示出试点场景的不断扩大和试点方式的愈加成熟。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同样称,这些场景的突破说明数字人民币在政务服务试点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也说明数字人民币"可控匿名""依法可溯"等特征和优势,在政府服务上有着广泛的需要。

数字人民币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也是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成为金融数字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展望后续试点,于百程预测,除了试点城市外,未纳入试点的区域也在将其纳入金融发展下一个五年规划内容的一部分,有望进一步扩大试点的广度和深度;另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也是在数字人民币稳步试点过程中要关注的重点。

"目前从场景上来看,主要还是对B端的应用更加看好,加载智能合约技术后,数字人民币将适用于涉及资金存管、归集和划转等需要信用自动加持的场景,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王蓬博则补充道,后续推广中更应该注意如何更充分地发挥数字人民币独有特征,和已经广泛试验过的场景充分结合,比如通过市场化推动数字人民币使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外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监管体系,完善相关技术标准等。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一文教你防范化解智能终端窃密泄密风险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666 人浏览过
电商圈炸了!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954 人浏览过
数十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你中招了吗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746 人浏览过
在校大学生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陷入了网络犯罪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710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