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似“1888万彩礼“帖文作者发文致歉:内容系杜撰

导语:

疑似“1888万彩礼“帖文作者发文致歉:内容系杜撰。据江西萍乡市政府网站2022年5月16日消息,萍乡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开展高价彩礼整治行动,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网友发文称被江西萍乡女友一家索要“1888万彩礼”,在引发“天价彩礼”讨论之时,也引发人们对该网友发布内容真实性的质疑。

1月12日晚,记者注意到,疑似发布“1888万彩礼”文章的知乎“匿名用户”,在知乎原话题“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下面发表致歉声明。

声明称,其于10月15日在知乎浏览“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的问题下的诸多回答,感觉到大家对彩礼话题非常关注。于是用匿名账号杜撰了一个上海年轻人被索要天价彩礼的情节完整的故事,并糅合了诸多网友帖子的冲突元素,意在了解大家对彩礼问题的看法。该帖子在10月16日于知乎发布,与网友进行诸多讨论互动之后我在10月23日将原贴内容删除。由于我的疏忽未考虑到网络关注度突然增加,因此特地向所有网友致歉、特别是向江西萍乡当地政府致歉。

疑似“1888万彩礼”帖文作者发布的致歉。资料图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贴编辑时间为2023年1月12日20时54分,IP属地显示为上海,目前该贴评论区已关闭。

澎湃新闻稍早前报道,1月11日,知乎上一则“大家觉得江西的女生怎么样?”这一问题的回答引发人们对江西萍乡天价彩礼的话题讨论。在这条回答中,一匿名用户自称是上海“土著”中产,在美国留学时与一名来自江西萍乡的女留学生相识相恋,最终因结婚彩礼未谈拢分手。

该匿名用户称,前女友的父母向他提出1888万天价彩礼、数千万房产过户到女方名下、女方上百个亲戚每人给十万元红包等要求,他对此无法接受。

该帖子迅速引发关于“天价彩礼”的议论,也有网友对该帖子的真实性提出质疑。截至澎湃新闻发稿前,知乎上该帖子已被删除。

1月12日,萍乡市民政局综合业务科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澎湃新闻,民政局领导上午正开会讨论此事,即将在江西门户官网发表关于此事的通报。至于网帖所述事情是否真实,这位工作人员未透露更多信息。

另据新京报紧急呼叫记者从萍乡市官方获悉,网帖上所反映内容已派发给相关部门介入核查。参与该事件调查的一位人士表示,根据出入境情况核查,初步判断该文章内容系杜撰,当地彩礼上百万都极少。

据江西萍乡市政府网站2022年5月16日消息,萍乡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遏制高价彩礼推动婚嫁移风易俗的实施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开展高价彩礼整治行动,建议彩礼不超过3万元。

方案称,高价彩礼等现象仍然时有发生,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要深刻认识高价彩礼具有公私域交叉和社会关注度高、敏感度高、危害性大等特点,旗帜鲜明反对高价彩礼,因地制宜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整治行动,力争一年见初效,两年出实效,三年建长效,让彩礼回归于“礼”的本质。

方案要求,加强村(居)委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建设,指导村(居)委会依法依规制定或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突出对婚嫁移风易俗的针对性、约束性和可操作性,支持对婚嫁彩礼、随礼、婚宴规模及婚车数量等婚庆事宜进行限高量化。探索建立收受给付婚嫁彩礼、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备制度,加强全过程监督。

方案规定,宣传发动阶段为2022年5月-2022年6月,试点推进阶段为2022年7月-2022年12月,全面实施阶段为2023年1月-2024年6月,全面巩固提升阶段为2024年7月-2024年9月。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一文教你防范化解智能终端窃密泄密风险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1015 人浏览过
电商圈炸了!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966 人浏览过
数十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你中招了吗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766 人浏览过
在校大学生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陷入了网络犯罪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731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