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冒充班主任收费!抚州已有多名家长上当
近期开学又有不法分子进入班级群冒充班主任,以各种缴费理由要求家长微信转账缴费实施诈骗,这样的诈骗方式简单快捷,也最容易被诈骗分子利用。
2021年3月1日15时40分许,抚州市金溪县锦绣中学初中某班级群中有一不法人员,冒充班主任在群里发布多条消息,要求家长扫描二维码,支付作业本等费用共计425元,多名家长因此受骗。
这样的案例可不止一起为何家长会纷纷上当让不法分子频频得手呢?
一、骗子咋就混进班级群?
1、不法分子直接在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即可出现大量公开的群聊信息,申请后方可进入。
2、有些学校在家长群的运营安全上较为松懈,班级群QQ号(老师的微信号、QQ号、手机号)直接写在黑板上或对外公开,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3、不法分子获取学生信息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由于学生众多,许多老师并不会挨个核实。添加成功后,不法分子会要求老师将其拉入班级群。
4、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获取相关信息后把自己伪装成学生家长,并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二、骗子如何就能冒充班主任?
一旦成为好友或群友即可查看对方的头像、昵称、群备注等信息。骗子下载老师的头像、复制昵称,即可快速创建高仿账号,迷惑性极强。
三、为什么没有被真的班主任发现?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往往会挑选上课、午休等时间段下手,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警方提醒
1、添加好友时候注意核实对方身份,备注信息可作为参考,但不要完全轻信;
2、不随意向他人推送微信群的二维码,并设置相关身份验证,谨防无关人员进入群聊;
3、注意查看可疑人员的微信号ID,高仿号一般会复制头像和昵称,但ID无法频繁修改,可以此核验对方身份。
4、收到“交费”“转账”等信息通知时,可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学生、老师多方核实,不要急于转账、汇款;
5、一旦发现可疑情况,保存好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我们都知道,网络贷款在帮助一些人快速解决现金流吃紧困境的同时,也让部分没有自控能力或者对于债务风险一无所知的人,陷入债务泥潭。
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直播间买东西也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之一。近日,央视新闻《财经调查》记者接到群众反映,眼下一些销售和田玉的市场里,有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知不足,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谋取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据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11日消息,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长期盘踞缅北果敢,依托武装力量,大肆实施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外文名BAY SAW CHAIN)、白应苍(外文名BAY YIN CHIN)及其他重点涉案人员等21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以涉嫌诈骗罪、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及贩卖、制造毒品罪等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某市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室内,一场网络安全保卫战正在打响。“系统告警!境外某不明IP正伪装成普通用户登录我辖区某中学的网络广播系统,企图入侵攻击并篡改播报内容。”干警小李紧盯屏幕前不断涌现变动的数据,皱起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