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情通报!宜春一女子被骗77万元

导语:

警情通报!宜春一女子被骗77万元。所有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不要随意添加群聊,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下载陌生APP。抖音虽好但不可入迷更不可幻想通过抖音赚钱,请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防止遭遇电信诈骗。

人在家中坐,骗从天上来,说的就是电信网络诈骗。

双方不见面,也能将你兜里的钱轻松骗走。

宜春中心城区一女子就被骗走了77万元。

警情通报

2021年11月12日,宜春市宜阳新区张家山社区居民张女士在陌陌APP上结识了一名陌生男子,对方自称在南昌当兵,因为部队有纪律不允许暴露定位,所以要张女士下载一个叫泡泡聊天的APP进行交流。

2021年11月14日,该男子在与张女士聊天时称,自己有亲戚在香港周六福上班,可以在周六福国际珠宝集团的平台里投资,但是自己在部队操作不了,让张女士帮忙操作一下,之后对方给张女士发来了一个链接,张女士点击该链接进入了一个叫周六福国际珠宝集团的网站后,登录了对方提供的账号,并按照对方的要求进行了操作。

对方称自己有内部消息,可以赚钱,张女士就自己建了一个账号,通过联系平台的客服进行充值,按照客服提供的账号陆续充值了77万元。直到2021年11月23日,张女士看到自己在平台的账户中已经有147万元了,想全部提现,当发起提现时显示成功,但是钱一直没有到账,张女士询问客服,对方称需要交一笔176400元的委买金,如果不交这笔钱,账户里的钱就会被冻结,张女士此时才发觉自己被骗了,遂报警。

案例分析:

该案件是典型的虚假投资理财诈骗,嫌疑人先以网络交友方式获取被害人信任,再以自己有内幕消息、特殊渠道等套路,诱使被害人在虚假APP、网站上进行投资,平台显示数据全部为嫌疑人所设置,投资收益均在后台可以修改,受害者要全部提现时,便以各种理由拒绝提现,最后关闭平台销声匿迹。

电信诈骗事件频频发生,让人防不胜防。

12月1日,铜鼓县公安局也发布了警情通报。

警情通报

2021年11月1日—11月30日铜鼓县辖区共接报电信网络诈骗警情10起,各乡镇发案分布和发案类型如下:

一、永宁镇5起(1。永宁镇泉江华府,抖音推荐网络刷单;2。永宁镇西湖村西湖组,网上推荐炒股;3。永宁镇邮政局对面,冒充淘宝客服;4。永宁镇丰润花园小区,抖音点赞刷单;5。永宁镇怡水家园,刷单转入网络博彩)。

二、温泉镇3起(1。温泉镇凤山村,网上兼职刷单;2。温泉镇温泉村万家小区,网上兼职刷单;3、温泉镇光明村,贷款诈骗)。

三、棋坪镇1起(棋坪街集镇,网上贷款)。

四、三都镇1起(三都镇工业园,网上贷款)。

典型案例

泉江华府张某手机上收到一短信,短信内容为“因你近期每日观看抖音,可帮他人涨人气,35元/单,微信:xxxxx”。

张某于是添加该骗子微信,在骗子的引诱下兼职在抖音帮人点赞加关注获取流量,前后获利数十元。随后群主称因群内风控严格,无法发布更多福利,请大家下载另外一款APP,并发送了下载链接,张女士为了得到更多福利点击了该链接下载到一款诈骗APP并注册了账号,在该APP内按照“工作人员”的提示开始投注猜点数大小,前期账户内到账200元,尝到甜头后张某越投越大,将钱打入陌生账户之后发现平台内的获利依然无法提现,最终张某被骗148000元。

铜鼓县公安局

2021年12月1日

特别提示

非正规链接下载的APP以及网址为诈骗的可能性极大,投资理财请到专业机构,不要被骗子高额回报所蒙蔽。

所有网络兼职刷单都是诈骗,不要随意添加群聊,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下载陌生APP。抖音虽好但不可入迷更不可幻想通过抖音赚钱,请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防止遭遇电信诈骗。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一文教你防范化解智能终端窃密泄密风险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671 人浏览过
电商圈炸了!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全面取消仅退款!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957 人浏览过
数十款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你中招了吗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749 人浏览过
在校大学生滥用AI批量发骚扰短信 陷入了网络犯罪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712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