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福州已有班级停课

导语:

警惕!疱疹性咽峡炎传染病进入高发期 福州已有班级停课。医生提醒,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若发病注意先别上学,居家隔离两周。

紧急提醒!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高烧不退、喉咙满是水疱、哭闹、流口水、食欲不佳……如果孩子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注意了!

记者从多家医院儿科门诊了解到,最近,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明显增多,有医院儿科门诊“爆满”。医生提醒,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若发病注意先别上学,居家隔离两周。

患儿较前期成倍增多

已有班级停课

“我女儿都停课在家三周了。”福州市鼓楼区的吴女士介绍,“五一”节前,上幼儿园的女儿回家后说很累,一摸额头滚烫,喉咙里都是“泡泡”,经检查,医生说是疱疹性咽峡炎。

由于幼儿园规定孩子若患上疱疹性咽峡炎不能去学校,要等疱疹消失一周,方能入学,吴女士便让孩子在家养病。没想到两周后,才复课一两天,班上接二连三有孩子出现咽峡炎,就这样,全班停课一周。

中招的不只吴女士的孩子。家住仓山的缪女士的女儿不到一岁,前阵子忽然高烧不退,直流口水,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估计是哥哥从幼儿园带回来的。”25日,缪女士还收到幼儿园通知:发烧和喉咙有长疱的孩子,一定要等水疱全部好了以后,才能入园上学。缪女士有点担心,想知道是否有必要让孩子在家“躲躲风头”。

记者从福州多家医院儿科了解到,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病例明显增加。

“一天接诊15~20例,比前阵子明显多了,而且重症多。”福州市第一医院儿科黄青兰医生介绍。同样,在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发热门诊,一天接诊该病例也在20例左右。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近期来就诊的患儿更是较前期呈成倍增多,可以用“爆满”“一床难求”形容。

24日,福州市疾控中心也发布提醒,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期。

4月到7月是高发季

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什么?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

黄青兰医生介绍,该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四肢疼痛,少数严重患者可并发高热惊厥、脑炎等。

该病以接触传播为主,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是通过生活中密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床上用品等而发生感染。4月到7月是高发季,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发病特点:

潜伏期(3~5天):可无任何症状,但病毒会在体内大量复制。

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可达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溃疡期(3~4天):低烧或退烧,水疱破溃形成为浅溃疡,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现象。

最近也是手足口病高发期,那么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一样吗?

黄青兰医生介绍,两者都是由肠道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二者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不同之处在于,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手足口病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

不喝热水,多喝凉白水

还要注意隔离两周

如果家里宝宝也中招了也不必过分紧张,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福州儿童医院感染科饶义富副主任医师介绍,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会在一周左右自愈。该病治疗目前无特效药,若无合并细菌感染,亦无需使用抗生素,关键是对症处理。

对于症状较轻的孩子可以在家护理:

清淡饮食,选择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

多喝凉白开,可以镇痛,且能冲刷创面,热水会加剧宝宝口腔疼痛;

勤测体温,防止高热惊厥,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和心率增快、出冷汗等症状时,需要马上送院治疗。

此外,要注意隔离。“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饶义富表示,疱疹性咽峡炎有较强的传染性,发病后,早期可通过咽部分泌物和粪便排出病毒,后期主要是通过粪便继续排毒。口咽部分泌物排出病毒一般持续3~5天,粪便持续排毒时间则可长达2周,通常以发病后3~5天内传染性最强。

所以一般需要2周时间居家隔离,以免传染给他人。

如何预防?做到三勤!

福州疾控中心提醒,想要保护好宝宝,平时要做好预防,做到三勤:

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

勤通风。家中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时,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多或者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勤清洁。宝宝的餐具、奶瓶等物品,使用前要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宝宝的玩具、被褥等要定期清洗消毒。

转发,提醒更多人!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