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今年首批宅地拍卖 新规下频现“自杀式”封顶价
杭州今年首批宅地拍卖 新规下频现“自杀式”封顶价。土拍直播显示,25日上午60宗土地的线上报价全部结束,23宗达到溢价10%的中止价,27宗为底价成交,十余地块不同溢价成交,仅位于临平区的一地块因无人报价流拍。
4月25日,杭州今年首批宅地集中拍卖落下帷幕,参拍的60宗宅地仅有一宗位于临平区的流拍,其中23宗价格达到中止价,27宗为底价成交(含两宗人才租赁地块),出让金总额达827亿元。此次拍卖的60宗宅地土地面积为256.6万平方米、起拍总价798亿元。
杭州土地竞拍规则曾多次调整,此前几轮的前置条件包括限地价、限房价、现房销售、竞自持、定品质、线下公证摇号等,此次土拍规则取消了此前实行的封顶价摇号定归属,而是设定了土地中止价(溢价10%)、上限价格(溢价不高于12%),当土地竞价未达到中止价时,按照价高者得原则确定竞得人;当土地竞价达到中止价时,网上竞价中止,转为在此价格基础上通过线下一次报价的方式确定竞得人。按规则,在线下一次性报价环节,并非报价最高者为竞得人,而是次高价者为竞得人,若多家房企报价均为相同次高价,须摇号定归属。
杭州25日的拍地中,有23宗地块达到中止价,其中21宗多个房企报准了相同的次高价,需要以摇号方式确定竞得人。值得注意的是,在竞价环节,多家房企报了封顶价,而其余不少企业都精确地报准了次高价进入摇号环节。
“杭州这次宅地集中出让收获还算不错。不过‘次高者得’新规没有发挥应有效果,就像我拍卖前预料的那样,绝大部分进入中止价的地块都出现了房企‘自杀式‘封顶报价,他们牺牲了自我,成全其他房企报准了次高价。最夸张的一块地,3家企业‘自杀式’报封顶价,动辄数亿的地块,以万为单位确定次高价,竟然有24家企业都报准了。”一位长期关注浙江土地拍卖市场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
土拍直播显示,25日上午60宗土地的线上报价全部结束,23宗达到溢价10%的中止价,27宗为底价成交,十余地块不同溢价成交,仅位于临平区的一地块因无人报价流拍。
当天下午,达到中止价的23宗地进行线下一次性报价,其中2宗地各有一家房企报准次高价,直接确定归属,另21宗都出现了房企成全他人的“自杀式”封顶报价,因各有多家房企报准相同的次高价,这21宗地都经摇号确定买家。如萧政储出[2022]3号地块,共有34家企业参拍,江西益达等3家单位“自杀式”封顶报价,24家房企报准次高价;萧政储出[2022]5号地块,参拍17家企业中,除杭州市房联“自杀式”封顶报价,其余16家房企均报准次高价进入摇号;萧政储出[2022]6号地块,参拍14家房企,丽水新鸿“自杀式”封顶报价,成全另8家房企进入摇号环节。
25日的土拍,收获最大的是杭州本土房企滨江集团和绿城集团,滨江集团将包含多个热门地块的11宗地收入囊中,砸金184亿元。绿城集团收获7宗土地,投入146亿元。建发集团虽仅拿下2块地,但两地成交价分别为42.75亿和38.42亿,分别上是本轮土拍的第一、第二高价格位。
上述长期关注浙江土地拍卖市场的人士告诉澎湃新闻,上海、南昌等城市的土拍也采用“一次性报价”定归属,与杭州“次高价得”不同,这些城市基本采用“按最接近所有报价平均值的原则确定竞得人”,从操作层面而言,相较于“次高者得”,根据平均值确定竞得者似乎更为科学。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
上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厨师,交钱参加短期社会培训,注册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借来两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加入行业协会,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时薪1200元的“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