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石家庄4月13日电 ,“打造特色鲜明的燕赵文化展示带、古朴自然的原真生态景观带、古今交融的多彩全域旅游带及合作典范的协同发展示范带。”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4月13日召开的“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贾乐堂对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功能定位进行了阐释。
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体系新闻发布会现场
大运河河北段涉及京杭大运河及隋唐大运河,包含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及永济渠遗址,以及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大运河河北段河道总长约530余公里,流经河北省的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及雄安新区五市一区的21个县(区、市)。
根据河北省大运河“1+6+1”省级规划体系建设要求,到2025年,河北省大运河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实现全覆盖,实现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有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基本保障,河道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适宜河段实现旅游通航。绿化生态廊道建成,建成一批代表运河特色文化的旅游示范项目,形成河北省大运河文化旅游统一品牌。到2035年,河北段大运河文化遗产实现科学保护、活态传承、合理利用,实现大运河河道水系正常年份全线通水,河道生态水量得到有效保障,生态环境根本改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河北省大运河文化带作为文化生态发展走廊全面实现,与大运河沿线各省(市)共同形成世界知名的“千年运河”文化旅游品牌。
《河北省大运河整体景观和城市建筑风貌规划》是河北省大运河规划体系“1+6+1”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北的一个鲜明特点。在整体景观方面,提出建设“千里长堤绿廊”,整体塑造原真自然、景致优美的大运河河段,展现“蜿蜒壮丽、雄浑大气”的河北段大运河景观特色。在沿线景观方面,提出塑造“燕赵风韵、古今同辉”的城镇村风貌,彰显河北传统建筑风貌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同时体现新时代面貌精神。规划对大运河沿线2公里范围内的河道、河堤、土地利用、文化遗产、城镇、乡村及设施等7大类24项景观风貌要素提出提升方案与改造措施。
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系列规划和实施方案正式颁布实施,标志着河北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贾乐堂介绍,下一步,河北省将按照规划体系所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推进全面实施。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