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水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实施“南阳实践”
保障水环境 北京城市副中心推进实施“南阳实践”。项目前期,围绕温榆河通州段、潮白河通州段、通惠河通州段、坝河通州段、运潮减河和小中河通州段六条辖区内河流,有序开展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影像分析工作,快速了解并精准掌握河流及河流周围的环境风险源、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等相关情况。
“南阳实践”为突发水污染事件处置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方法,通州区积极推进实施“南阳实践”,为辖区内六条河流“上保险”,保障水环境安全。
什么是“南阳实践”?区生态环境综合执法大队科技应急分队王环介绍,“南阳实践”是突发环境事件应对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方法创新,主要思路由生态环境部在河南省南阳市水污染事件处置中最先提出,并经过实践反复验证,用“以空间换时间”,落实“找空间、定方案、抓演练”三个关键环节,把水污染事件现场临时找“应急池”变为提前规划好清污隔离空间,为事故现场处置赢得主动。
近日,通州区围绕项目实施情况及取得成效组织项目验收会,来自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污染源管理事务中心的环境应急领域专家参与项目质询与讨论工作。最终,会议研究认为该项目顺利实现各项预期目标,通州区已完成辖区内六条河流的“找空间”和“定方案”工作。
为提升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切实保障水环境安全,通州区立足“南阳实践”理论基础,以辖区内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以及其他重要环境敏感目标河流为重点,推动开展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实施项目。
项目前期,围绕温榆河通州段、潮白河通州段、通惠河通州段、坝河通州段、运潮减河和小中河通州段六条辖区内河流,有序开展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影像分析工作,快速了解并精准掌握河流及河流周围的环境风险源、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等相关情况。
针对辖区内河段及沿途应急设施,建立“南阳实践”河流基础信息清单,采集现场照片和相关数据,并录入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平台,便于查询统计和实时动态更新。根据“南阳实践”基础信息清单,编制包含流域水系及敏感点分布图、流域重点环境风险源分布图、流域环境应急空间与设施分布图的通州区“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
下一步,通州区将持续深入推进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南阳实践”工作,全力保障城市副中心水环境安全。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