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尊友:官方疫情数据与民众感受有差别
吴尊友:官方疫情数据与民众感受有差别。吴尊友介绍说,新冠疫情的统计、分析与研判是制定防控政策的基础,也是动态了解疫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还是评价防控措施落实以后防控效果的重要方法。
资料图
在1月6日的中国防疫政策专题吹风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过去三年,中国对每一起疫情、一些重要病例都进行了毒株的分离、监测,相关数据都与国际社会分享。
吴尊友介绍说,新冠疫情的统计、分析与研判是制定防控政策的基础,也是动态了解疫情发展变化的重要手段,还是评价防控措施落实以后防控效果的重要方法。
吴尊友表示,新冠疫情刚刚发生时,中国建立了诊断标准,确定了诊断方法以及报告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在武汉发生的时候。从武汉疫情得到控制以后,直至去年12月,中国的新冠疫情主要由境外输入,对于每一起疫情,都能够及时发现,在短时间内扑灭。
他说,目前,官方的疫情报告数据与民众的感受有所差别。一方面,中国不再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大规模核酸筛查,而是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机构,其他人员则是愿检尽检,检测、报告的人数因此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许多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居家观察治疗,进行抗原检测后也没有上报。吴尊友指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当前感染者报告数与实际发生数存在一些出入。
他表示,为了及时动态掌握疫情的变化与发展趋势,科学研判、预测疫情的流行规模、强度和时间,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指导全国进行疫情监测。同时将继续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为主体,各个医疗机构监测、报告病例,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监测。
吴尊友指出,还有一类监测贯穿始终,即对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监测。过去三年,中国对每一起疫情、一些重要病例都进行了毒株的分离、监测,及时了解变异毒株在传染性、致病性、免疫逃逸等重要生物特征方面的变化。“这些数据也都与国际社会分享。”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