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国评论:“屋场恳谈”,让党史学习走“新”又走心
“红色衡南出英豪,救国救民共产党;屋场恳谈暖人心,奔向复兴民富强……”4月21日,雨过天晴,和风徐徐,衡南县岐山风景区的东华村白竹山组肖家岭屋场,一段轻快的渔鼓表演开场了。
2019年,衡南县首倡屋场恳谈会制度,在群众最熟悉的地方、用群众最熟悉的方式,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政策、听取意见、化解矛盾、解决难题。现在,党史学习教育如火如荼地开展,屋场会也就成了向群众宣传教育最好的场所,屋场会小讲台变成了党史学习大讲堂。
毋庸置疑,“屋场恳谈”打破了党员干部习以为常的办公室会议形式,将会场搬到百姓屋场,不能不说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这种聊家常式的“屋场恳谈”,一是将干部讲群众听的“一言堂”会议形式,变为大家可说可诉的“群言堂”,既让群众多了提建议的机会,又让干部可直接倾听群众真话心里话,深入了解村情民意,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群众之间、干群之间,能够当面鼓当面锣,实话实说,消除了隔阂、化解了矛盾、明白了事理,从而融合干群关系,和谐邻里感情,同心协力谋发展奔富路。三是平等交流,互问互答、互学互帮的“屋场恳谈”,传递的是真情,提升的是党史学习教育能力,点燃的是振兴乡村的希望之火。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衡阳紧扣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渔鼓、三句半、花鼓戏等形式,推出了一批红色文艺节目,在屋场恳谈会召开前播放或演出,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衡阳市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衡阳市以广大群众普遍接受、积极参与的屋场恳谈会这一平台,融入文艺表演、老兵讲党史、百姓讲红色故事等元素,创新宣讲形式,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关键是要研究群众的需求,把准群众需求的“脉”。基层干部不能只追求快速简单地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更要多思考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多思考如何为群众解决问题,做到关切百姓心声,满足百姓需求。通过“屋场恳谈”的形式,能更好的聚焦群众需求这个靶心不动摇,做到有的放矢、命中目标,避免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