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林匹克日来临 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发布
国际奥林匹克日来临 北京冬奥会遗产报告发布。据悉,报告共有十三个章节,重点呈现了2015年8月至2019年底各项重要遗产成果。
北京6月23日电 ,6月23日是国际奥林匹克日。北京冬奥组委当天发布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下称报告),后续还将陆续编制系列遗产成果报告和案例报告,更全面地介绍北京冬奥会筹办成果和遗产亮点。
2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
“今天是国际奥林匹克日,我们在此共同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版,向社会展现筹办以来所取得的遗产成果。”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2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
韩子荣称,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广大民众、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长期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绿色、共享、开放、廉洁”办奥理念的具体行动。
为系统总结北京冬奥会遗产成果,北京冬奥组委会同北京体育大学编制完成了报告中文版和国际版。
23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
报告以图、文和专栏的形式总结提炼了北京冬奥会自2015年申办成功以来筹办工作所形成的遗产成果,重点呈现了促进中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超前谋划场馆赛后利用,持续提升京张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地区协调发展,主办城市转型发展,引领社会文明进步。
据悉,报告共有十三个章节,重点呈现了2015年8月至2019年底各项重要遗产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高度重视赛后持续利用,努力打造场馆遗产新优势;加快完善软硬件环境,冰雪运动普及发展迈上新台阶;发挥冬奥会牵引作用,引领京津冀区域协同新发展;坚持绿色转型发展导向,为主办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大力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助力社会文明程度实现新提升。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