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10年接收5万余轨卫星数据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10年接收5万余轨卫星数据。中科院空天院介绍,最新加装天线罩的这部天线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地面接收系统建设项目在三亚站部署的12米口径S、X双频天线。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获悉,该院所属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从2010年到2020年的10年间,已累计完成5万余轨各类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卫星数据年接收量增长8倍。
三亚站园区一角。 中科院空天院 供图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三亚站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天涯镇西,于2010年建成并投入业务运行,一直保持稳定、可靠的运行状态。目前,该站承担着中国高分系列卫星、资源系列卫星、空间科学卫星等30余颗中外卫星的数据接收任务,“墨子号”“慧眼”“悟空”等广为人知的科学卫星均在其服务名单中,为中国陆地观测和空间科学卫星的数据获取发挥出关键作用。
三亚站正在为新建的一部卫星数据接收天线戴“帽子”。 中科院空天院 供图
中科院空天院表示,三亚站接收的卫星数据被广泛应用于国土普查、环境监测、减灾、测绘、城市规划、空间科学研究等众多行业领域。未来,三亚站还将承担更多的空间基础设施规划卫星和空间科学后续卫星任务,为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科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5日当天,三亚站还为新建的一部卫星数据接收天线“戴了一顶帽子”,为什么要戴这顶“帽子”?该站工作人员科普说,这顶“帽子”的准确名称是天线罩,它是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构物,在电气性能上具有良好的电磁波穿透特性,机械性能上能经受外部恶劣环境的作用。
三亚站园区。 中科院空天院 供图
由于卫星数据接收天线常年在室外露天工作,很容易受到自然界中盐雾、暴风雨、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的侵袭,长期下来会致使天线性能下降、寿命缩短、工作可靠性降低。加装天线罩,可对天线设备进行很好保护。整个天线罩一般由罩体、安装平台,以及温控系统等附属设备等构成。
中科院空天院介绍,最新加装天线罩的这部天线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地面接收系统建设项目在三亚站部署的12米口径S、X双频天线。由于三亚站濒临海边,天线很容易受到盐雾、高湿高热和台风侵害,因此为每部卫星数据接收天线都安装了天线罩。
天线罩罩体采用玻璃钢泡沫夹层结构,其球壳状外观直径为19.8米、高16.6米,由9种规格共计186块随机分块单元件组成,配套的温控系统可实现天线罩内的温、湿度控制,确保天线设备可常年稳定可靠运行。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