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北斗”进稻田 金灿灿稻谷颗粒归仓
醴陵:“北斗”进稻田 金灿灿稻谷颗粒归仓,目前,全市已有177台收割安装了北斗信息采集系统,还有不少农机手正在申请纳入系统。去年,该市稻草机械化还田面积超过了30万亩,今天年有望再上新台阶。
7月15日讯,机械轰鸣,稻谷飘香。7月15日,在醴陵市茶山镇汤家坪村上湾组的一片水稻田里,邹培祥驾着收割机隆隆作响,在田间来回穿梭,收割着早稻,细碎的秆末从机尾喷吐而出,均匀地飘撒到田里,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细碎均匀的稻草秆末从机器后飘向地里。
邹培祥是醴陵市国祥合作社理事长,从2017年开始,流转1000多亩稻田,规模种稻。“一般每亩干稻草都在500公斤左右。稻谷产量越高,稻草越多。”每到收割季节,让他头疼的是如何处理稻草,要么靠人力从田地里把稻草搬走或散开,要么就一把火直接烧了,要是天气不好还烧不了。既浪费人工,又影响抢栽晚稻,还污染环境。
为科学高效利用稻草,醴陵市采取政策引导、能人带动等策略,有序积极推进水稻、油菜等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加大了奖补力度,鼓励收割机加装北斗信息采集终端,并纳入醴陵市农机精准作业平台管理,在全面落实国家农机购置奖补政策的同时,每台机器另外补贴1000块钱,每作业一亩再补贴15块钱的燃油费。农业部门通过培训班和技术小分队巡回指导等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早稻稻桩留高适当、细碎的稻草铺满田间。
“每天有多少台机器在运转,收了多少面积,在哪片田地里作业,在办公室打开专用电脑,都能实时监测到这些收割机的工作情况”醴陵市农业资源保护利用股股长殷伟平说,有了新装备后,核实秸秆还田情况更方便更精准了。而且,作为秸秆利用为一种重要方式,粉碎还田后,避免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这一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2020年5月,油菜收获前夕,邹培祥果断申请加装了北斗信息采集系统。
“碎得匀,基本在3-5厘米长。”见到殷伟平前来实地指导,邹培祥停了机器,跳下来,抹了把汗,指了指地里的碎稻草说,加装设施后,已收割200多亩,效果还不错。合作社今年的1000多亩水稻将全面应用稻草切碎还田技术。
金灿灿的稻谷装满车。
记者了解到,稻草切碎后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让土活泥融,每亩田可节省钾肥料1.5公斤左右,而且种出来的谷更籽实。对双季稻而言,晚稻整地前,再也不用着费时费力处理早稻稻草了,而且翻耕整田速度快、质量好,有利于减轻季节矛盾,确保早插早管夺高产。对再生稻栽培来说,稻草切碎还田,保苗增穗效果更明显。算经济账每亩田能增收节支15-20元。还有,在为周边农户服务时,再也不会因为面积认定不一而发生争执了。
鸟儿也过来瞧新鲜。
目前,全市已有177台收割安装了北斗信息采集系统,还有不少农机手正在申请纳入系统。去年,该市稻草机械化还田面积超过了30万亩,今天年有望再上新台阶。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