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画师登上央媒为泉州古城“代言”
青海画师登上央媒为泉州古城“代言”。海丝唐卡尽显泉州城市风韵,泉州永远是“想回的家”,目前,多杰扎西正在带领大家进行“东方大港”主题画卷的创作。画布上,蓝色的海洋占据了整幅画的一大部分,两百多艘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在海上停泊、远航。
绘制“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的青海画师
——登上央媒为泉州古城“代言”
为进行“东方大港”主题画卷创作,多杰扎西参考各种船只历史资料。
三年前,来自青海同仁的多杰扎西第一次来到泉州。如今,他参与创作的唐卡作品“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重现了宋元时期泉州的繁华商贸景象。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沿海,当古老的唐卡绘画艺术邂逅海丝艺术主题,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与艺术以别样的方式融合碰撞,开拓了艺术领域的一片新天地。作为创作团队的成员,多杰扎西早已把泉州当作第二故乡,为了创作他几乎走访了泉州所有的遗产点,把泉州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海丝唐卡尽显泉州城市风韵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使用的颜料全部采用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等植物。唐卡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上重要的艺术作品。
“我的爷爷就是唐卡画师,我从小就在家里耳濡目染学唐卡绘画。2018年6月受邀来到泉州创作海丝主题的唐卡画卷,海洋元素在唐卡领域中非常少见,是个很大的突破。”多杰扎西说。来到泉州考察后,他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染,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所突破,毅然来泉工作生活。
不久前,央视《开讲了》聚焦泉州,多杰扎西参与创作的“泉州海丝唐卡百米画卷”惊艳亮相,他也通过视频连线讲述了创作故事。“画卷全长预计一百多米,包含东方大港、世界商埠、多元文化等10个主题,由14幅画共同组成。节目中展示的正是世界商埠这一主题画卷。”多杰扎西介绍。纵观这一主题画卷,只见港口里,万国商船云集,古刺桐港贸易景象一派繁盛;古城里,寺庙宫观矗立,宝物荟萃,市集熙攘,多元文化在此交融,“半城烟火半城仙”的城市风韵尽数显现。更难得的是,透过画卷还能一窥泉州多个代表性遗产点的风采。府文庙飞檐翘角,孩童们或许刚下了学堂,赶着去看拍胸舞;开元寺内,烟火缭绕,双塔高耸入云;清净寺门前,阿拉伯人引人瞩目;市舶司内,外国商客前来报关,贩夫走卒穿行其间;天后宫外,各国珍宝云集,各色“蕃人”忙着招揽生意;南外宗正司内,皇族群居于此,与平民为邻。
泉州永远是“想回的家”
多杰扎西今年34岁,从初来时对泉州知之甚少,到现在多次担任讲解员为来宾介绍泉州,在一次次的创作中,他对这座城市的了解不断加深。今年能登上央视为古城“代言”,令他十分激动。“我来泉州三年多,这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一座十分宜居的城市。”多杰扎西说,因为深爱这座城市,他还号召更多家乡的朋友和学生来泉州加入团队,共同参与创作“泉州海丝唐卡百米长卷”。
目前,多杰扎西正在带领大家进行“东方大港”主题画卷的创作。画布上,蓝色的海洋占据了整幅画的一大部分,两百多艘来自世界各国的商船在海上停泊、远航。“我们参考了许多的历史资料,每艘船都是根据不同国家的特点绘制而成。”多杰扎西介绍,“东方大港”篇章场景将更宏大、人物更多,还将融入顺济桥、德济门等代表性遗产点。“它和‘世界商埠’可以拼接在一起,两幅画连接在一起,完整呈现‘东方第一大港’的风采,是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生动注解。”
从西北来到泉州生活,他适应得很快。“最喜欢的是大海,经常到海边逛逛,最喜欢吃的是面线糊,每天早餐都是它。最经常去的地方是西街和周边的背街小巷,因为就住在市区甘棠巷,没事就在古城逛逛、走街串巷。”多杰扎西说,来泉州是因为工作,而留下来就是考虑在此生活,未来不管何去何从,泉州在心里永远是一个“想回的家”。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