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融自然 菁华永留存 | 龙生首届节地生态葬
生命融自然 菁华永留存 | 龙生首届节地生态葬。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生命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诠释,回归自然,融入自然。
2021年10 月12 日上午10:18分,由辽宁省殡葬协会主办,沈阳市龙生墓园承办的以《生命融自然 菁华永留存》为主题的首届节地生态葬活动在龙生墓园如期举行。
我们为20位逝者举行节地生态草坪葬安葬仪式,共同见证生命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细节中彰显文化与情怀
每一把椅子、每一个蝴蝶结、每一束鲜花、每一把伞、每一个场景,都是龙生人亲手设计、亲手制作,让每一位到场的来宾都能在这微凉的秋日感受温暖与贴心。
仪式略览
辽宁省殡葬协会会长颜雪飞在发言中说道:“节地生态安葬是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推进移风易俗、弘扬厚养薄葬、共创文明新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既能保障中华民族对逝者“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也有利于减轻群众的丧葬负担,保障群众“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更能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未来,协会将继续致力于推行生态节地安葬,通过举办此类活动,积极呼吁全省公墓会员单位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以党风政风带动行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服务的新期待,让殡葬服务更有温度和情怀,让千家万户都能实现’逝有所安’。”
龙生墓园总经理焦新也在仪式上对龙生理念和举办节地生态葬的初衷进行了阐述。她在发言中提到:“龙生一直秉承着“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理念,积极响应政府节地生态葬的指导政策和惠民殡葬政策,倡导绿色殡葬,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殡葬服务需求。”
龙生员工代表朗诵《一封家书》 ,以不同的人生视角,于字里行间述说思念与祝福。
家属代表发言,字里行间都是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对节地生态环保葬的理解和支持,对政府和龙生让生态践行者们与自然和谐相融表示感谢。
悠扬的音乐声中,20位礼仪人员护送着逝者骨灰坛缓缓而来
小提琴演奏生命的乐章,在鲜花与绿草的陪衬下,20位逝者有序落葬。
他们选择了与自然相融合,与青草和泥土为伴,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为后世留一片绿草如茵。
他们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龙生“生命礼赞” 纪念碑上,永远铭记在亲人的心中。在他们周围没有燃烧的飞灰和无香、无感的人造花,唯有鲜花常伴。
一纸相思,倾于笔端,水晕墨染,融于自然。龙生为家属准备了水溶花笺,诉说情感的同时与自然和谐相融。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相融合,让生命意义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诠释,回归自然,融入自然。
龙生人始终不忘身为殡葬人的责任与使命,愿做生态安葬的倡导者、践行者,与大家一起打造生态绿色的生命花园。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