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
海南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意见》要求,海南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针对生态受损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跟踪监视。强化开放共享,有序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专家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生态预警监测跨部门合作。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9日介绍,海南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成统一有序、分工合理、协调高效的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逐步形成以海南本岛海域为重点,覆盖西沙海域,辐射省管辖其它海域的预警监测网络和技术支撑体系,逐步摸清全省海洋生态家底。
根据海南省公布的《关于建立健全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的意见》,海洋生态预警监测主要任务:一是摸清全省海洋生态家底。到2025年,完成全省海域的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海藻场、泥质海岸、砂质海岸、河口、海湾等8类典型生态系统的基线调查工作;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开展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碳汇生态系统碳储量监测,积极探索海洋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二是推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预警监测。探索建立海洋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开展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发布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预警,并围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加强海洋开发活动生态影响监测评估。
三是强化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加强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拓展水母、马尾藻、长棘海星等新型生物暴发的生态风险监测。提升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的监控能力和预警水平,及时更新赤潮应急预案,分区分级建设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意见》要求,海南构建“岸-海-空-天”立体化监测能力,针对生态受损问题和潜在风险进行跟踪监视。强化开放共享,有序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政府购买服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专家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生态预警监测跨部门合作。
海南省海洋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孕育了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海藻场等丰富多样的海洋生态系统。同时,海南省同样面临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境丧失及破碎化等突出问题,赤潮、绿潮等生态灾害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海洋生态安全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生态保护任务复杂艰巨。
最近有网络媒体报道,陈女士在上海环球港的主题乐园碰到一件烦心事。她带小朋友来游玩, 却因为小朋友穿鞋超过1.4米,脱鞋不到1.4米, 被认定不满足用儿童票的条件,该乐园主管反问道“难道要让小朋友脱鞋去玩吗”?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