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消金因消费贷挪用被罚 年内已有22家金融机构被罚超两千万

导语:

小米消金因消费贷挪用被罚 年内已有22家金融机构被罚超两千万。近两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得到提振。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9月22日讯,近日,重庆小米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列简称:小米消金)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近两年来,与消费贷款被挪用、违规流入其他领域有关的处罚仍有不少。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今年截至9月22日,有22家金融机构因上述案由被罚,金额达到2261万元,分别占去年的54%、75%。其中,与2021年不同,今年开始有消费金融机构因上述原因被监管部门处罚,3家消金机构共领250万元罚单。

零壹智库高级分析师王若曦表示,由于消费贷期限短、风险小,需求旺盛,因此部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对消费类贷款的用途审核、监督并不严格。在审慎监管框架内合规发展下,机构须加强稳健创新寻找第二增长点。

年内22家金融机构因消费贷款管理不到位被罚,金额超两千万

近日,重庆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因贷后管理不到位,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小米消金被罚款50万元,对艾浩处以警告。

公开资料显示,小米消金是全国第26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截至2022年6月末,该公司总资产达96.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96%;净利润亏损0.93亿元,同比下跌43.08%。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金融机构因“消费贷款被挪用”“消费贷款违规流入”等案由被罚情况仍然常见。

据财联社记者粗略统计,2021年(以罚单公布时间为准,下同)因上述理由被处罚(包括只是案由之一,下同)的金融机构数量达到41家,被罚金额达到3028万元。今年截至9月22日,有22家金融机构因上述案由被罚,金额达到2261万元,分别占去年的54%、75%。

其中,2022年5月监管部门对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行的处罚金额最多,达到536万元,罚没金额合计672万元。该机构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还包括授信管控严重不审慎、违规办理未竣工商业用房按揭贷款等。

王若曦表示,从2021年至今的处罚情况看,行业个人消费贷款被挪用现象比较频繁,监管部门针对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用途监管持续升级。

罚单信息显示,消费贷款被挪用、流入的领域主要包括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多数被用于购房、炒股。

一业内人士称,消费贷款违规流向的领域一般与大众的日常生活接近,其贷后管理不到位是机构业务管理的一大顽疾,也是监管密切关注的方向。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消费贷期限短、风险小,需求旺盛,因此部分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对消费类贷款的用途审核、监督并不严格。究其本源,还是需要机构在贷前严格实施贷前调查,在信贷审核流程中对于贷后管理确立可执行的标准尺度,提升风控水平,加强内控管理。”王若曦说。

消费贷罚单出现消金公司身影

财联社记者发现,与2021年不同,今年开始有消费金融机构因“消费贷款被挪用”“消费贷款违规流入”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3家消金机构共领250万元罚单。

具体来看,除了小米消金,2022年1月,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资金被挪用等问题,被监管部门给予16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5月,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因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罚款40万元。

“消费金融公司要注重风控能力,如果被给予重大行政处罚,会对公司评级造成不良影响。”上述业内人士说。

《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显示,对于发生重大案件、存在严重财务造假、被给予重大行政处罚或监管强制措施的,应区别情形确定是否采取评级下调措施,且监管评级结果应不高于3级。监管评级为3级的消费金融公司,表明存在的问题较多或较为严重,整体风险管控能力较弱。

近两年来,消费金融公司业务得到提振。中国银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2)》显示,截至2021年底,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增至30家,贷款余额突破7000亿元,达到7106亿元,同比增长44.2%;资产总额达到7530亿元,同比增长43.5%。

“随着消金公司业务规模扩大,有关消费贷处罚趋势如何还需更多观察。但确定的是,监管是趋严的,消费金融行业迎来了合规发展期,在审慎监管框架内合规发展下,机构须加强稳健创新寻找第二增长点。”王若曦说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3053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3052 人浏览过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2022年9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税务局、市网信办、市中医局、市药监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医疗美容类违法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868 人浏览过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随着经营贷利率不断“卷”出新低,与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逐渐拉大。又有不少中介开始打起了老主意——部分中介开始隐蔽地在银行和个人间“辗转腾挪”,提供消费贷、经营贷转房贷业务。

2340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