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供暖不用要不要交钱?长沙业主遭遇的,你遇到过吗?

12 月 20 日,长沙怡海星城小区三期集中供暖系统开始运行,业主只要缴纳了供暖费家里就会通暖气。但业主龙先生却遇到阻碍。

龙先生 2019 年没用暖气,今年想用。但除了要缴纳今年供暖费 1080 元,还有去年的 “ 暖气费(能源消耗费)”756 元。只有把两笔钱都交了,才给通暖气。

龙先生拒绝缴纳去年的钱:“ 我去年没用暖气啊,凭什么要交钱?” 他家至今没有通暖气。那么这笔钱,该交吗?

01业主:觉得不合理

21 日,记者来到龙先生家里。他表示,两个星期前物业发出通知,小区集中供暖将于本月底开始运行,业主要先缴纳暖气费,到时候家里才会通暖气。龙先生 2019 年没有用暖气,今年想用,于是去交钱。

按收费标准,龙先生今年要交 1080 元暖气费。他来到物业公司,对方却表示,除了这 1080 元,还要交去年的 “ 暖气费(能源消耗费)”756 元。两笔钱都交了才给通暖气。

“ 可我去年没用暖气啊,凭什么要交钱?” 龙先生拒绝交钱,要求对方解释。“ 他们说送暖会有中途消耗,要由每个业主承担。但损耗是你的事情,和我有什么关系?”

“ 没有使用却还要交钱,真是奇葩,不合理。不开通就不应该交钱。” 龙先生最后生气地离开,打算今年不用暖气了。但去年 756 元依然算在他账上,这笔钱该交吗?

02供暖公司:

集中供暖特点决定要交这笔钱

带着龙先生的质疑,记者找到供暖公司负责人张雄。他介绍,供暖有分户供暖和集中供暖两种。分户是一家有一个锅炉,集中则是整个区域有一个锅炉。两中供暖方式各有利弊:分户供暖,供暖时间可由业主自由支配,但费用较高。集中供暖,费用较便宜,但要统一开关,费用平摊。

但是龙先生家没有使用暖气,费用该平摊到他头上吗?张雄表示应该:“ 要让业主家达到标准的供暖温度,我们就得使用足够量的燃气。这个量不会因龙先生等一两家不开通就减少,如果这样做会影响整个供暖质量。所以集中供暖的特点决定,燃气是给大家烧的,所以费用要由全体业主共同承担。”

“ 但是我们也考虑到一部分业主因不在这里住,或者尚未房子装修等导致没有开通的情况。” 张雄表示,对于这种情况,2019 年末在与社区、各楼栋协商下,各方达成协定:对于未开通的业主按 70% 缴纳能源消耗费,对于不愿意缴纳的业主,供暖公司将进行追缴。张雄出示了一份 2019 年 12 月 14 日该小区《三期西供暖事宜会议纪要》照片,证明确有此协定。

记者了解到,按照小区《供暖协议书》,只有小区 80% 以上业主缴纳了暖气费,集中供暖方可开通。小区从 2018 年达到标准开始集中供暖。张雄表示,龙先生类似不开通的业主属于少数:“ 我们要照顾大多数业主利益,不能因为少数人就不供暖。”

03律师观点:

可由法院认定是否承担和具体承担多少

虽然有该协定,龙先生依然认为它不合理,自己不该出这个钱。那么该不该出呢?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姚志斗律师。

姚志斗表示,供暖公司与业主之间实质分别建立了供应热力服务合同关系,应当按照合同履行。合同中应当具体约定能源损耗费具体多少和承担方式。“ 为避免纠纷,供暖公司应当事先告知业主,未开暖气也应分担部分供暖费,由业主自己决定或协商是否开闸使用暖气。”

对于具体收费多少,姚志斗表示:“ 这个费用不能按照开通暖气的费用标准计算,个人认为 70% 的比例过高。”

对于各方达成的协定,姚志斗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起诉,由法院认定是否承担及具体承担多少。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3106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3113 人浏览过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2022年9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税务局、市网信办、市中医局、市药监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医疗美容类违法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919 人浏览过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随着经营贷利率不断“卷”出新低,与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逐渐拉大。又有不少中介开始打起了老主意——部分中介开始隐蔽地在银行和个人间“辗转腾挪”,提供消费贷、经营贷转房贷业务。

2397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