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束3年却迟迟拿不到5万多元尾款 涉事公司:需要重新签对公合同

“现在距当初工程结束已经3年了,劳务费还差5万多没有结清,多次找对方要,每次都是以各种理由推脱,迟迟不兑现。”近日,常年做防水施工的邓昌良向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投诉称,2016年至2018年在洛阳一建筑工地做防水施工,工程结束至今剩余5%的劳务费迟迟没有结清。

投诉

防水施工结束三年,5万多元尾款却迟迟拿不到

2016年3月26日,邓昌良以个人名义与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防水工程施工合同,负责该公司在洛阳一建筑工地的基础底板、屋面、车库顶板、立壁、雨棚等部位的防水施工。

根据双方合同约定的付款时间,按照合同使用方支付甲方(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工程款80%后,甲方一次性支付邓昌良工程款80%,待甲方与防水使用方的工程方决算完成后付至工程总价的95%,甲方在一周内支付邓昌良工程款的95%。保修期1年,从工程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1年后无质量问题,甲方应该在20工作日内付清余款5%。

(邓昌良)

邓昌良介绍,他从签订合同后开始施工到2018年3月份工程结束,劳务费共计109万余元。“按照合同约定,所有劳务费应该在2019年底全部付清。”邓昌良说,如今当初的施工项目完工3年了,也都经过验收没有质量问题,可剩余5%共计5万多元的劳务费对方迟迟没有支付。

根据邓昌良提供的一份由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在2020年1月4日出具的付款申请单上显示:“邓昌良施工队劳务费共计1090884.46元,已付767442元,本次支付268898元,还剩54544.46元未支付,过完年后等结算完付清”。按照上面的说法,2020年过完年后邓昌良就能拿到剩余5%的劳务费,但从2020年3月至今他多次找该公司要,均被对方以提供的资料或手续不全为由拒绝。

如今,距邓昌良防水施工结束已经3年时间过去了,可剩余劳务费还是没能拿不到手,尤其是去年3月至今,不知道已经为此来回奔波了多少趟。

调查

需要重新签对公合同后走付款流程

100多万的工程项目已经支付了95%,为何剩余5%的劳务费却迟迟拿不到手?这中间问题出在哪儿呢?

4月20日上午,记者见到了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相关项目一闫姓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前年已经支付了80%,去年支付至95%,剩余5%的质保金今年可以结清。但邓昌良对此并不认可,因为早在之前对方已经多次承诺要结清尾款,他也按照要求开具了对公发票,但均没有兑现。

“之所以剩余5%劳务费没有支付,是因为合同问题。”该负责人称,因为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在2019年底被一家国企收购,如今各项财务制度比较规范,之前签的个人合同确实走不了账,必须公对公。

记者查询发现,河南金拇指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在2019年10月被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而北新集团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直属管理中央企业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的二级企业。

闫姓负责人现场拿出了一份《劳务分包无比价情况说明》,上边显示称原劳务施工合同为与此项目劳务班组邓昌良签订的个人合同,不符合现在公司财务制度,根据财务部要求现需要变更合同签订方为对公合同,其他内容不变。“需要他以公司名义重新签一份合同,用来走我们这边财务流程就可以。”闫姓负责人说,但邓昌良迟迟不同意盖章,原因是会产生一部分管理费用,所以导致剩余5%劳务费迟迟未能支付。

最终经过双方协商,邓昌良在合同上签了字,由闫姓负责人上报公司盖章后协调走付款流程。具体什么时间能付款,该负责人也没有明确表示,称会尽快上报走流程。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3053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3052 人浏览过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2022年9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税务局、市网信办、市中医局、市药监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医疗美容类违法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868 人浏览过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随着经营贷利率不断“卷”出新低,与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逐渐拉大。又有不少中介开始打起了老主意——部分中介开始隐蔽地在银行和个人间“辗转腾挪”,提供消费贷、经营贷转房贷业务。

2340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