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升级了 女子被骗2万元

导语:

注意!冒充“公检法”诈骗套路升级了 女子被骗2万元。市民要保护好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手机验证码切勿告知陌生人,不轻信、不转账。另外,全民反诈骗专用电话号码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

△石女士卡上的2万元被分几次转走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之一,虽然大多数市民已经耳熟能详,但是诈骗分子却在不断升级骗术,发送伪造位置信息、通过视频通话证实“公检法”工作人员“身份”,伪造“通缉令”“安全APP”……

本月5日上午,家住酉阳的石女士接到一个外地陌生电话,称其社保卡有问题,在陕西西安当地医疗理赔一万多元,涉嫌“医疗诈骗”,两个小时内如不处理将被列入黑名单。石女士一听慌了,马上询问解决方法,对方表示要转接到“西安市公安局工作人员”处理。

石女士按照转接的“工作人员”要求进行操作,用手机浏览器登录到一个伪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网站,网站上准确显示了石女士的身份信息和“违法犯罪信息”。看到相关信息后,石女士更加心急如焚。此时“工作人员”又要求她下载一款APP聊天软件进行联系。

石女士打开聊天软件用本人手机号码登录后,一位“陆警官”又主动与她进行了短暂的视频通话。

石女士看见“陆警官”穿着警服,又准确掌握其身份信息,便对“陆警官”的身份深信不疑,放下了戒备。在接下来的过程中,石女士把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等信息都告诉了“陆警官”,并按照对方要求进行所谓的“财产验证”和“经济能力证明”。“陆警官”还以财产不足为由,要求石女士在网上贷款。石女士贷款1万多元后,在向亲戚借款的过程中经提醒发觉被骗,但此时银行卡中的2万余元早已被诈骗分子转走。

在接到报警后,酉阳警方冻结了相关涉案账户,目前该案正进一步侦办中。

酉阳县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这类案件中,受害人一般会接到诈骗分子打来的电话,对方自称公安局、社保局、银行等工作人员,以受害人主身份泄露、涉嫌犯罪为由,要求受害人与公检法部门联系,进行“协助调查”、“自证清白”等。受害人联系后,诈骗分子往往利用“逮捕令”“通缉令”等桥段迷惑并恐吓,并准确说出受害人身份信息,然后诈骗分子轮番登场,并通过视频通话、发送位置信息等进一步取得受害人信任,对受害人洗脑,称帮其“洗脱罪名”,利用资金审查、财产验证等手段,引诱受害人上当转款。

民警提醒,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不会通过电话、聊天软件、网页等形式办案,更不会要求下载所谓的“安全防护”APP,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或者核查账户,更不会让群众进行网络贷款、下载恶意软件、提供验证码和转账、扫码付款等。市民要保护好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手机验证码切勿告知陌生人,不轻信、不转账。另外,全民反诈骗专用电话号码96110来电一定要接听。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返回国内的曾被困缅甸中科院博士谈妙瓦底诈骗模式:与缅北差别巨大

昨天,9月11日,此前因“中科院博士被骗至缅甸事件”引发关注的当事人发文:我已于9月5日返回国内,因配合调查和个人生病不适的原因,一直未能发文。

3054 人浏览过
618购物节来袭 各路零售竞争激烈 消费者能否回归理性

几天后,疯狂的“6·18”就要到来,作为上半年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大促之日,消费之战的“号角”早已吹响。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了解到,为了抓住消费者,多家电商平台打出“史上投入力度最大6·18”的口号。而面对商家打出的“低价牌”,多数消费者回归理性,不再盲目抢购、囤货。

3052 人浏览过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

无证经营、价格欺诈,北京曝光8起医美典型案例。2022年9月起,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市公安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北京海关、市税务局、市网信办、市中医局、市药监局、市高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11部门开展为期半年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了一批医疗美容类违法案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2868 人浏览过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

“转贷”套路再现,小心“赔了夫人又折兵”。随着经营贷利率不断“卷”出新低,与存量房贷之间的利差逐渐拉大。又有不少中介开始打起了老主意——部分中介开始隐蔽地在银行和个人间“辗转腾挪”,提供消费贷、经营贷转房贷业务。

2341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