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防疫“口罩脸” 夏季护肤有技巧
拯救防疫“口罩脸” 夏季护肤有技巧。皮疹较轻可在停用致敏口罩3-5天后自行改善,若皮疹较重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等,如仍未改善或继续恶化,请到皮肤科就诊,请专科医生指导。
防疫碰上夏季炎热,长期佩戴口罩难免引发一些皮肤问题,不少人的脸成了“口罩脸”:有压痕、长期压痕后的色素沉着、红肿瘙痒、干燥、擦伤或破溃等。近期又正值皮肤敏感的高发季,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院皮肤科主任雷水生分享几个护肤建议,帮您远离“口罩脸”。
皮肤干燥?清爽保湿
雷水生介绍,夏季戴口罩时,在口罩接触的皮肤部位,由鼻腔和口腔呼出来的气体不能快速蒸发,局部皮肤温度和湿度升高,皮肤呈现潮湿状态,像敷面膜过久一样。这就容易使得皮肤角质层肿胀,破坏细胞屏障,影响皮肤锁水,从而导致皮肤干燥。
因此建议在戴口罩前后涂抹保湿润肤乳,保护皮肤屏障。炎热的夏季不太适合涂抹质地过于厚重、油腻的保湿产品,应选择清爽的产品,以免影响皮肤呼吸。
皮肤擦伤?调整口罩
口罩边缘反复压迫同一区域皮肤,尤其是在鼻部、颧部、耳廓后等皮下脂肪组织不丰富的部位,就容易出现皮肤擦伤或破溃。
雷水生建议佩戴松紧合适的口罩。轻度压痕不需要治疗,但同时应保持皮肤清洁和湿润,防止肌肤再次受到摩擦;局部淤血、皮下出血或者皮肤出现破溃、糜烂,可外用百多邦、夫西地酸等药物预防感染。出现严重感染,居家无法处理情况下请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皮肤过敏?留意材质
过敏体质的人可能对口罩材质过敏,接触口罩的部位及附近皮肤会出现红斑、红丘疹,并伴有瘙痒,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水肿、水疱、渗液。
雷水生建议先仔细阅读口罩说明书,避免与过敏成分接触,必要时及时更换其他材质的口罩,或者在口罩内部添加一层柔软的纯棉材质布。
皮疹较轻可在停用致敏口罩3-5天后自行改善,若皮疹较重可口服抗组胺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等,如仍未改善或继续恶化,请到皮肤科就诊,请专科医生指导。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