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
北京2025年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当前,北京市生活服务业供给品质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便民服务网点总数仍不足,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品质提升类业态发展不充分,数字化转型程度不高,监管服务有待改进,企业经营压力大等。
北京7月11日消息,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该局牵头制定了《加快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促进生活服务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简称《若干措施》)。《若干措施》研究提出5个方面20条措施,到2025年,全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生活服务体系。
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共有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洗染和便民维修等8类便民商业网点超过9万个,已实现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全覆盖;累计培育1万余家生活服务业标准化门店、12条示范街区、20条“深夜食堂”特色餐饮街区,东城区、石景山区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
当前,北京市生活服务业供给品质与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与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标准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便民服务网点总数仍不足,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品质提升类业态发展不充分,数字化转型程度不高,监管服务有待改进,企业经营压力大等。
《若干措施》提出,巩固蔬菜零售、便利店(社区超市)、早餐、家政、美容美发、末端配送(快递柜)、便民维修、洗染等8项基本便民服务功能全市社区全覆盖成果,强化城乡统筹,精准补建综合超市、药店、前置仓等基本保障类业态,丰富发展特色餐饮、蛋糕烘焙、茶饮咖啡、新式书店、养老康护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到2025年,北京市实现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落地2000个以上国内外生活服务业品牌首店,培育5万家以上生活服务业数字化门店。
《若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拓展空间。坚持规划引领,全市明确便民商业设施配置内容、配置标准和相关要求,各区优化辖区内业态布局和空间利用,促进商居和谐。健全商业服务设施全过程监管机制,力争实现规划设计、建设、验收、销售、转让、后期使用等全链条监管。结合城市更新行动利用腾退空间和地下空间,梳理国有产权或国有主体为第一承租人的空间资源,防止违规长租、层层转租。挖掘交通场站、公园、园区等空间资源,布设便民服务设施。
二是丰富业态。巩固提升基本保障类业态,支持多业态搭载早餐,将蔬菜零售、前置仓、药店等纳入资金支持范围。丰富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利用促消费奖励资金等强化引导。推广跨界融合搭载,实现高、低消费频次业态集约布局。健全农村便民服务网络,强化资金、金融支持,引导品牌连锁企业、电商平台企业新建或规范提升农村便民店。
三是提升品质。开展生活服务业数字化升级行动,“一业一策”推进蔬菜零售等行业数字化升级。培育生活服务业品牌,树立一批示范性品牌企业。提升“北京服务”影响力,落实提升服务质量专项方案,开展服务质量评价。
四是优化监管。便利注册登记,为不同情况空间资源灵活出具产权证明意见。提高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实现“一件事”集成服务,逐步实现“全程网办、全城通办”。深化“一业一证”“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降低行业准入成本,简化品牌连锁企业分支机构登记手续。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服务模式,推进落实“6+4”监管模式,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坚持容错机制。
五是强化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市商务局统筹协调,各区出台配套政策,街道(乡镇)是责任主体。提高职业能力,吸纳本市劳动力就业,与劳务大省共建用工基地,深化产教融合。加大金融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对生活服务业总部企业和平台企业上市支持力度。强化考核培训,以生活便利度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进行评价考核。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宣传,加大对生活服务业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表彰力度,树立、宣传典型。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