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郑州抗癌“共享厨房” 店主采买加工再配送

导语:

疫情下的郑州抗癌“共享厨房” 店主采买加工再配送。一年多来,发生在120平方米空间里的温情故事不断上演近日登上热搜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飞”向厨房。

“老板,晚上炒个土豆丝,俩馒头。”“几点吃?”“6点。”“好。”

这是河南郑州抗癌“共享厨房”合伙人之一张广兵与一位病人家属的微信对话。

疫情下,病人家属无法出医院大门,昔日热闹的共享厨房变得空荡荡,张广兵等三位合伙人开始网络接单,采买、加工再配送。“生存下去,疫情过后继续为病人家属服务。”

自搬到新址后,“共享厨房”头一回如此冷清,直到后来空无一人。

合伙人之一的张广兵介绍,暴雨和疫情接踵而至,他们的小店也没有例外,受到双重打击。

“暴雨直接导致厨房屋顶漏水,设备损坏了一大半。之后因为停电歇业了,紧接着就来了疫情,所以我们这里直接就是没人了。”张广兵苦笑道。

疫情后,附近医院实施封闭管理,病人家属无法走出院门,就无法再去厨房做饭。“现在每天都在亏损好几百元。”

客观现实面前,小店怎么活下去、病人家属需求如何满足?

待自己核酸检测正常后,痛定思痛,张广兵等三位合伙人想到了自救——拓展了一项新的送餐服务。

“病人家属需要什么饭,给我们微信或电话报一下,我们直接买好蔬菜,加工再配送。”张广兵称,加工价格和以前一样,只是多了项采买蔬菜的支出。虽然这样做困难一些,但是既保证了小店运营下去,也满足了客户需求。

如今,厨房每天接单大概十几份,大多是炖排骨和鱼,或者汤面条,家常炒菜。

考虑到病人家属不容易,共享厨房仍然免费提供米饭。

“他们这些病人比我们更难,所以我们会继续坚持下去,期盼疫情快些结束。”张广兵说。

猛犸新闻此前持续追踪报道,郑州抗癌“共享厨房”由王战胜、魏兴江、张广兵三位合伙人共同运营,前身是设在菜市场的小店,后来搬到河南省肿瘤医院附近,5块钱炒一个菜、10块钱炖一个汤,免费提供油盐酱醋、锅具、水电等,帮助癌症病人家属实现为住院的亲人做饭的需求。

一年多来,发生在120平方米空间里的温情故事不断上演近日登上热搜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捐赠物资“飞”向厨房。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