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即日起正式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
沈阳即日起正式启动新冠疫苗“加强针”。什么是加强针?为什么要打加强针?哪些人群优先接种加强针?
为持续巩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效果,尽快建立人群免疫屏障,沈阳即日起正式启动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沈阳市在全程接种2剂次新冠灭活疫苗满6个月的18岁以上人群中实施加强免疫接种,目前优先在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人群和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中开展加强免疫。
据了解,沈阳目前新冠疫苗接种累计737.42万人,接种1540.08万剂(其中完成二剂次714.50万人、三剂次88.17万人);沈阳还有20万人第二针没接种。
10月18日,沈阳市疾控中心副主任董桂华就市民关注的有关“加强针”的热点问题进行权威解答。
问:什么是加强针?
答:加强针也叫加强免疫,是指在完成疫苗接种后,根据抗体消退的情况进行补充接种,保持人体对病毒免疫力的疫苗剂次。比如现阶段新冠灭活疫苗全程接种2针,根据人体抗体下降的程度,再进行一针接种。
问:为什么要打加强针?
答:新冠疫苗接种一段时间后,有保护效果削弱的情况存在,加强针的接种则会使这种下降出现“强势反弹”。根据国药中生和北京科兴两家企业研究结果,接种加强针以后,受种者的抗体将大幅提升,对德尔塔等变异株出现良好交叉中和作用。
问:打加强针是否安全?
答: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加强免疫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而且中和抗体将得到快速增长。
问:哪些人群优先接种加强针?
答:已完成灭活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且18岁及以上人群,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前提下,符合接种条件的应做到应接尽接。以下为此次加强免疫接种的优先接种人群:
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涉进口冷链物品的口岸一线海关检验检疫人员,口岸装卸、搬运、运输等相关人员,国际和国内交通运输从业人员、面临较高境外疫情风险的边境口岸工作人员、医疗卫生人员以及因公、因私出国工作的人员等;
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包括公安、消防、社区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中直接对公众提供服务的相关人员等;
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包括水、电、暖、煤、气、交通、物流、养老、环卫、殡葬、通讯相关人员等。
同时,对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其他人群提供加强免疫接种服务。
问:加强免疫如何选择疫苗?
答:建议使用已接种过的原疫苗进行加强免疫。
使用同一种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使用原灭活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使用不同灭活疫苗完成两剂次接种的人群,原则上优先使用与第二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如遇第二剂次相同疫苗无法继续供应等情况,可使用与第一剂次灭活疫苗相同的疫苗进行1剂次加强免疫。
如加强针与前两剂均不相同,也可以使用其他厂家灭活疫苗。
问:加强免疫如何组织实施?
答:职业暴露风险较高的人群、保障社会基本运行的关键岗位人员、维持社会正常生产生活运行的人员等重点人群,以单位或行业为主组织集体接种,由各单位与接种点联系统一接种或上门接种。
符合条件且有接种需要的其他人群,可按照社区、村屯、单位组织,到辖区指定的接种门诊进行加强免疫接种。各(市)区指定门诊由各(市)区对外公布或拨打各(市)区咨询电话进行咨询。
问:接种加强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接种时需携带身份证、护照等相关证件;既往所患疾病以及是否用药都应告知医师。严格避免禁忌症,如果出现过敏反应,不管是第一针还是第二针,均作为禁忌对象不再接种加强针。
接种后,需按规定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如有需要应及时就医。
近日,针对“女子在海底捞就餐遭遇左手触电受伤”一事,海底捞方面回应媒体称,3月30日中午10时56分左右,陈女士反馈称在海底捞苏州相城天虹店小料台取用料碗时疑似“触电”。
北京一女士身患重病住院期间,被医院护工强制猥亵。身体的病痛、精神的折磨、经济的重负、家庭的破碎……重重打击让刘女士陷入了绝望的困境。
近期甲流高发,经常会出现发烧症状,很多患者深有体会。那么患者在发烧期间是否可以洗澡呢?
据媒体报道,日本北海道松前镇官员6日说,该镇去年12月下旬出现大量沙丁鱼在沙滩上搁浅死亡的情况,当时恰逢新年假期,政府难以找人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