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村庄举办碾馔节 村民一天收入两三千元 城里人开车来购买
洛阳一村庄举办碾馔节 村民一天收入两三千元 城里人开车来购买。碾馔节期间,村民们将各家的石磨搬到村里广场上,一起加工碾馔,并将碾馔做成各色食品供游客品尝采购,深受大家喜爱,不少城里人开着车来村里买。广场上飘着新麦的清香,童年的味道!
“碾馔”——饥荒年代的产物。那个年代,因为粮食不足,在青黄不接时,农民用青麦制作“碾馔”食用救急。如今,“碾馔”早已成了流传于民间的一种风味美食,一种城里人眼里的“稀罕物”。随着小麦进入成熟期,在洛阳孟津城关镇朱庄社区,家家户户忙碌起来,纷纷开始加工起“碾馔”来,昔日解决温饱的“碾馔”,如今成了朱庄村民的致富宝。
“碾馔”在朱庄社区有着近百年制作历史的,每年这个时候,居民就开始将籽粒饱满的青颗粒麦子提前收割,架起大锅做碾馔。刘爱莲的家位于朱庄社区主街路边,见到她时,她正在起锅烧水,准备煮炒已经淘洗过的小麦。有着三十多年经验的刘爱莲,今年种植了早熟小麦,她家的碾馔上市最早。
脱粒、水洗、翻炒、晾干、去杂、剥皮、拌油等八道工序,一天三百多斤的小麦,在刘爱莲手里被加工成煮熟的麦粒。而在孟津的集市上,刘爱莲家的摊位,10元一斤,现磨现卖的青绿色碾馔,成了人们追忆过去的美食记忆。
“碾馔好吃却难做,像这煮炒环节,炒得干了,磨出的碾馔太碎;炒得湿了,做不成碾馔”。有着30多年碾馔加工经验的刘爱莲说,“碾馔是季节性的,但收益还不错,每到这个季节,靠卖碾馔每天就能收入两三千元。“早上三点钟都起来开始炒,炒到现在都炒到第九锅了。才开始一天能卖三百多斤,这往后去会卖的更多。”虽然累点,但收入颇丰,尝到甜头的刘爱莲告诉记者,每年她种的小麦全部用于加工碾馔还不够,还需要从其他村民手里买两三亩小麦使用,索性今年她承包了十几亩地,还建起了冷库,能拉长碾馔的销售时间,效益十分可观。
随着朱庄社区碾馔的名气越来越大,社区还办起了碾馔节。碾馔节期间,村民们将各家的石磨搬到村里广场上,一起加工碾馔,并将碾馔做成各色食品供游客品尝采购,深受大家喜爱,不少城里人开着车来村里买。广场上飘着新麦的清香,童年的味道!
近段时间,千禾味业(603027)旗下“千禾0”酱油产品因媒体送检事件备受广泛关注,并引发社会大众对“千禾0”与“零添加”的关系质疑。
轻断食,近年来成为热门话题了,随着“轻断食5天掉10斤”“5天轻断食减肥法亲测有效”等帖子在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轻断食”斩获了无数受众。
有海外媒体近日报道,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常见死因,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专家认为,德国大约35%的癌症病例是由不健康饮食引起的。
我们经常听说:长期喝纯净水有害健康?年轻时不爱穿秋裤,老了会得“老寒腿”?用狗尾草可以点痣?药片太大可以掰开或研碎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