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广泛应用,我们如何保护“面子”?

“小区有人脸识别门禁,但我都不敢用。”“商场、专卖店那么多摄像头,会不会私自读取个人信息啊?”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科勒卫浴门店等地暗藏摄像头偷“人脸”后,人脸识别系统成为厦门市民热议的话题。

百脑汇的一家商铺,监控设备应有尽有

厦门不少小区都装有人脸识别门禁。

电子城内一门店安装了人脸识别监控。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当前这一“刷脸”时代,人脸识别应用已经深入厦门各个领域,大到政府部门、商场、写字楼,小到小区、饮料售卖机都能轻松找到,而且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购买一套人脸识别系统没有任何门槛。

当人脸识别技术攻陷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谁来为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负责?

记者走访

在厦“刷脸”应用非常普遍

近年来,人脸识别应用越来越广泛了。在工商、人社、交通、金融等政务领域,人脸识别主要被用来满足身份核验的安全管理要求。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大量使用人脸识别系统登记个人信息,以判断人们的行动轨迹。

记者昨日走访发现,厦门许多企业、商场、写字楼、小区都装有人脸识别系统,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后,不少写字楼采购了人脸识别测温系统,不仅可以精准识别人脸,还能准确测温。

在莲前西路某高档小区,除了使用门禁卡打开门禁外,还能使用人脸识别系统进入小区。

近日,在位于厦门的陆军第73集团军医院的饮料自助售卖机上,记者尝试购买饮料,只要对准摄像头,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支付。

在央视报道的出售人脸识别摄像头以及人脸识别系统的商家中,苏州万店掌是其中一家,其就为厦门部分商场提供服务。据相关人士透露,商超、品牌专卖店、4S店等成了人脸识别摄像头的集中安装地,通过人脸识别系统采集用户信息,并针对不同用户进行精准营销已成为行业常态。此外,各类App软件也都有人脸识别认证系统,这类软件大多会取得用户授权许可,用于认证身份等用途。

商家反馈

购买人脸识别产品零门槛

昨日,记者走访了厦门几家售卖监控电子产品的商店,发现大部分都有售卖人脸识别系统相关产品,售价从500元到5000元不等。

在百脑汇,导购员了解到记者想购买“人脸识别监控”,便带领记者来到二楼。在一家写着“路由器 监控 批发”的店铺内,店家为记者介绍了两款产品。据了解,市面上所销售的普通监控大多具有人形追踪功能,导购员向记者介绍一款厦门家用使用率很高的监控产品,售价仅100多元。“具备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产品价格相对较高,空间较大的场所一般会建议客户有线装置,这就需要录像机、硬盘等一系列配置,价格500多元。”

在另一家店内,导购员向记者推荐了一款无须安装线路、只需使用储存卡的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智能家用摄像机,该款摄像机具有400万像素、AI特写追踪功能,并且能够存储30个人脸数据,在断网的情况下也能快速识别人脸,售价在480元-560元。“这款产品使用更方便,只需要无线插存储卡,比较推荐客户购买。”

紧接着,记者来到位于湖滨南路的电子城,在一家人脸识别体验店内,导购员告诉记者,专业的人脸识别监控一般价格在4000元-5000元,“我们店门口所安装的监控就是,一般公司和单位才会选择成本高的专业监控产品。”

记者了解到,购买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监控产品并不需要特别的程序和出示相关证件。

此外,记者在淘宝、京东等网上商城了解到,人脸识别系统相关的产品很多,根据功能划分,售价在300元到数千元不等。

市民担忧

丢了“面子”风险谁来承担

人脸识别应用广泛,可以让市民办事更便利,但也引发不少市民的担忧:众多小区、酒店、写字楼、商场都采用人脸识别,谁来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是不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的脸就已经被商家掌握并“编号”了呢?

市民杨女士所居住的小区就装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但她并没有去刷脸登记,她觉得用门禁卡并不麻烦,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她害怕人脸信息被泄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个小区的居民刷脸开门的并不多。”她说。

市民曾女士也向记者吐槽了她的遭遇:小区不知何时装了人脸识别系统,她有一次半夜回家,突然在屏幕里看到了自己的脸,吓了一跳。“小区装人脸识别系统应该事先征得业主同意。”

市民张先生认为,人脸识别是个好东西,但好东西得适得其所,不能滥用,除了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关部门可以使用的地方之外,其他公共场所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都是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市民林女士则表示,现在那么多地方装有人脸识别的摄像头,但老百姓并不知道具体位置,总感觉自己的身份信息被随便抓取,“人脸识别设备的使用应进行限制,并加以规范”。

记者了解到,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研报告(2020)》中,94.07%的受访者使用过人脸识别技术,六成受访者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滥用趋势,三成受访者表示已因人脸信息泄露、滥用而遭受隐私或财产损失。

专家观点

人脸识别

应明晰法律边界

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防、支付、交通和门禁等领域,维护公共安全,方便大众生活,也提高了社会效率,但也有一些商业机构借此谋取私利。很少有机构会主动告知,更别说征求客户同意了。肆无忌惮私自收集个人信息,他们在公然违法,大众却很难维权。

对此,民盟厦门市法制委委员、福建贝盈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坚说,目前我国对如何规范使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被收集的信息如何保管和使用、如何防滥用等没有完善的法规。他建议规范完善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使用的法规,规范个人生物识别信息在公权力部门特别是涉及行政审批和许可方面的应用。

民盟厦门市法制委委员、北京盈科(厦门)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涂志文也指出,对收集人脸信息行为增设必要性条件,并对非法收集人脸识别信息行为加强管控和处罚,应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对人脸识别信息主体进行限缩,将收集人脸识别信息明确为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增设核准行政许可。

事实上,在今年两会期间,有不少政协委员就建议从国家层面立法,规范和管理人脸识别技术的使用,对于非善意使用的情况应加大打击力度。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正义总会来!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致6名中国人死亡、涉案超百亿

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据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11日消息,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长期盘踞缅北果敢,依托武装力量,大肆实施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外文名BAY SAW CHAIN)、白应苍(外文名BAY YIN CHIN)及其他重点涉案人员等21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以涉嫌诈骗罪、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及贩卖、制造毒品罪等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1539 人浏览过
境外黑客入侵校园网络广播被截获 小心声波毒蛊

某市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室内,一场网络安全保卫战正在打响。“系统告警!境外某不明IP正伪装成普通用户登录我辖区某中学的网络广播系统,企图入侵攻击并篡改播报内容。”干警小李紧盯屏幕前不断涌现变动的数据,皱起眉头。

2010 人浏览过
山东警方侦破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涉案151人、4300余万元

据公安部网安局消息,山东青岛公安网安部门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侦破一起诱骗高校学生注册网络账号并层层倒卖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并据此发起2次集中收网行动,抓获涉案人员151人,涉案金额4300余万元。

2484 人浏览过
提高警惕!驻意大利使馆提醒在意大利中国公民要谨防电信网络诈骗

最近一段时间,驻意大利使馆接到在意中国公民电话反映,有不法分子假冒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关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分子使用技术手段将来电显示伪装成使领馆或国内公安部门号码,谎称当事人涉嫌国内违法犯罪,需赴使领馆领取文件或包裹,并对上当受骗者实施“虚拟绑架”,诱导资金转账。

698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