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手机卡银行卡“实名不实人”

导语:

管住手机卡银行卡“实名不实人”。一些犯罪团伙在国内购买大量的银行卡、电话卡以及企业对公账户,转运到境外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

2020年,全国共立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92.7万起;案件造成群众损失353.7亿元;此类犯罪警情占全部刑事警情的比例超过40%……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群众深恶痛绝的第一大犯罪类型。

19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这项法律针对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的难点出了不少硬招。

银行账户和手机卡“实名不实人”问题多年未根本解决;形形色色“黑灰产”斩而不绝;诈骗类型与各种新技术新应用相伴而生……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急需有效的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草案提出,国务院建立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打击治理工作。有关部门应当密切配合,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彭新林表示,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规定各部门职责、企业职责和地方政府职责,加强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建设,明确有关主体包括民事责任在内的专项法律责任,有助于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全行业阻诈、全社会防诈的打防管控格局。

一段时间以来,手机卡、银行卡大量非法开办、随意买卖,“实名不实人”问题突出,成为电诈犯罪分子的重要工具。这几年来,公安机关案件侦办中,缴获“两卡”动辄数十万张,这些手机卡、银行卡几乎全为“假实名”,均非开卡者本人使用。

推动实现“实名”又“实人”,草案规定了电话卡、互联网服务真实信息登记制度;建立健全金融业务尽职调查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物联网卡、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对于实施上述行为的,有关主管部门可以实施惩戒。

这几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滋生出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收购贩卖“两卡”、架设“猫池”和GOIP设备、提供虚假技术支撑、提供转账洗钱服务等一系列黑灰产业,黑灰产业又反过来“滋养”了电诈犯罪,形成相伴相生的“利益共同体”。

一些犯罪团伙在国内购买大量的银行卡、电话卡以及企业对公账户,转运到境外用于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

对此,草案加强对涉诈相关非法服务、设备、产业的治理。治理改号电话、虚假主叫和涉诈非法设备;加强涉诈APP、互联网域名监测治理;打击治理涉电信网络诈骗相关产业。

(责任编辑:张奕)
相关文章
高利息网贷!正在无情地吞噬着很多年轻人!

我们都知道,网络贷款在帮助一些人快速解决现金流吃紧困境的同时,也让部分没有自控能力或者对于债务风险一无所知的人,陷入债务泥潭。

1738 人浏览过
央视曝光直播间和田玉骗局!化学染色、假证书、直播演戏、吹嘘疗效……全是套路!

直播带货越来越火,直播间买东西也成为很多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之一。近日,央视新闻《财经调查》记者接到群众反映,眼下一些销售和田玉的市场里,有不法商家利用消费者对和田玉的认知不足,通过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谋取利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2419 人浏览过
正义总会来!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致6名中国人死亡、涉案超百亿

缅北白家21人被公诉!据最高人民检察院7月11日消息,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长期盘踞缅北果敢,依托武装力量,大肆实施主要针对中国境内公民的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的白家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白所成(外文名BAY SAW CHAIN)、白应苍(外文名BAY YIN CHIN)及其他重点涉案人员等21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相关规定,以涉嫌诈骗罪、开设赌场罪、敲诈勒索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绑架罪及贩卖、制造毒品罪等向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2633 人浏览过
境外黑客入侵校园网络广播被截获 小心声波毒蛊

某市国家安全局的办公室内,一场网络安全保卫战正在打响。“系统告警!境外某不明IP正伪装成普通用户登录我辖区某中学的网络广播系统,企图入侵攻击并篡改播报内容。”干警小李紧盯屏幕前不断涌现变动的数据,皱起眉头。

3074 人浏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