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送娃娃!永修一女子被骗9万
微信扫码送娃娃!永修一女子被骗9万。永修公安提醒:1、拒绝街头扫码。2、莫贪蝇头小利。3、牢记“五不”,守住钱袋子。
微信扫码就能得到免费的娃娃和玩具?收还是不收?相信很多人会选择收的,殊不知这是骗局,是吸引你和朋友上当受骗的骗局。这不,永修女子小美(化名)因为这种方式,被诈骗9万元。9万元可不是小数目呀!近日,小美赶紧到永修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反诈中心报案!
经询问,小美介绍说自己在群内扫了闺密发的一个码后,被拉进了一个“兼职刷单”群,在群内按指示操作后,损失了9万元,等自己明白上当受骗时,再回头来找闺密时,闺密还茫然不知所措,说并不知道这个码是个圈套,而自己扫码后领了娃娃,为怕麻烦就把添加的客服删了。
她回忆近日在县城湖东铜锣湾广场玩耍时,有年轻人在街头摆摊,以“扫码送娃娃”的方式吸引群众参与活动。当时,小美的闺密参加该活动将手机交给对方操作时,对方趁机将刷单的微信码发给其所在的各个微信群内,其微信好友如果扫了码加客服,就会被拉入刷单群,然后被群中推送兼职刷单返利等广告诱骗,下载刷单APP。小美就是这样的情况下进了该群,在诈骗分子的诱骗下下载了刷单APP,操作刷单时转账被骗9万元。
以上为免费领娃娃后,对方发到领娃娃人员所在各个微信群的文字和要求扫的码
“那个送我娃娃的人说是为了推广公益活动,我想能收免费的礼品还推广公益是双赢,所以就让他直接操作我的手机了,早知道这样会害了小美,说什么我也不会要这个娃娃!”小美的闺密非常后悔中了诈骗集团的圈套。
目前,该案已经被受理,正在进一步追查中。
永修公安提醒
1、拒绝街头扫码。街头扫码免费送礼物,实为骗子的虚假诱导行为。你的手机被植入不明木马、扣费病毒,后台自动安装,导致个人信息(电话号码、通信记录等)遭泄露、微信账户可能被盗用封号;你将遭遇刷单、网络博彩、色情传播、虛假投资理财等违法违规行为。街头扫码送礼品,背后套路陷阱多,小心谨慎不扫码,远离诈骗保平安。
2、莫贪蝇头小利。提高警惕,加强防范,筑牢自身心理防线,虽然犯罪分子机关算尽,变换不同的手段实施诈骗,但只要广大群众不轻信“低投资、高收入”,不贪小便宜,就可以防止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对飞来的横财和好处要深思,克服贪念、捡便宜的趋利心理,不能对从天而降的“利益”欣喜若狂,否则就会失去理智。要知道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蒙受巨大损失。
3、牢记“五不”,守住钱袋子。不要扫码(进群、转账)、不要下载(非法App、高风险App)、不要关注(非法公众号、虚假公众号)、不要转载(非法链接、虚假链接、群发广告)、不要泄露(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号、验证码),避免自己的微信号被骗子操控为虎作伥、害己伤人,不要让自己的朋友圈沦为“坑友圈。
请注意,你的手机可能在泄密?!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当前,智能终端已经深深融入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场景,在带来惊喜和便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如不注意防范,甚至可能危害国家安全。
这几日,电商圈算是开锅了!据媒体报道,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将全面取消 “仅退款”,消费者收到货后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将由商家自主处理。
近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的公告》要求,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现通报如下。
当下,在互联网高度发展,大学生作为网络世界的活跃群体,本应是网络文明的传播者,然而,却有极个别同学因法律意识淡薄,好奇心越过了法律红线,把AI成为了犯罪的“外挂”,陷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