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8家单位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河南省28家单位被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近年来,我省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省科协联合省文明办共同开展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认定考核。
近日,中国科协发布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名单,河南省28家单位上榜。分别是:
1。洛阳龙门海洋馆
2。东方红农耕博物馆
3。郑州大学物理学院
4。河南省新闻出版学校印刷历史文化展厅
5。郑州植物园
6。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7。安阳防震减灾科普馆
8。河南弘宝汝瓷坊有限公司汝瓷文化传承基地
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10。河南大象心理健康服务中心
11。河南自然博物馆
12。鹤壁淇水鹿苑
13。济源市科学技术馆
14。焦作市科技馆
15。开封市汴京公园
16。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17。漯河市科技馆
18。漯河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
19。修武县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20。许昌市科学技术馆
21。河南长葛双洎河国家湿地公园
22。郑州科学技术馆
23。郑州市动物园
24。天健网络安全科技馆
25。中国文字博物馆
26。中科大数据研究院
27。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28。南水北调中线干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指由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安全、自然资源、旅游等领域机构兴办,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具有科普和教育功能的示范性场所,主要分为科技场馆类、教育科研与重大工程类、“三农”类、企业类、自然资源类等6大类,是中国科协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组织、鼓励各类机构参与科普活动,不断提升全社会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
近年来,我省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全国率先成立科普教育基地联盟,省科协联合省文明办共同开展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认定考核。全省现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8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394个,这些基地类别丰富、各具特色,广泛分布在有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主题公园、重点实验室和企事业单位,成为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和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
7月28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葡萄园村,强降雨导致村庄大面积被淹,有群众被困。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起来,利用铲车协助消防人员使用救援船将被困群众救出,并将他们安全转移至临时安置点。
这次强降雨,来得太猛烈了!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
这个暑期,全国各地,雨水是真够多的。大雨突如其来,降临了华北干旱区。在北京西北部,燕山与太行山的崔巍山势,挡住了南方吹来的暖湿气流,短短两个小时,北京北部的密云区,暴雨预警从蓝色升级到了红色。
上海,一个只有高中文化水平的厨师,交钱参加短期社会培训,注册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借来两张“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加入行业协会,便能摇身一变,成为时薪1200元的“心理咨询师”。